清代样式雷图档的重要价值与研究传承
圆明园管理处 许艳峰 100084
摘要:清代样式雷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所谓“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正是样式雷家族,书写了中国历史上一段空前绝后的建筑传奇。目前,留存于世的样式雷图档共有两万余件。本文在阐释清代样式雷图档构成要素和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营造学社内诸前辈为样式雷图档研究所做的开创性工作以及现代高校学者与业内专家对样式雷图档的整理与传承,从而对未来研究建筑学、园林学以及清史、遗产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The style thunder in the Qing Dynasty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which is the so-called "a style thunder, half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e".It is the style thunder family that has written an unprecedented architectural legend in Chinese history.At present, there are more than 20,000 style thunder pictures left in the world.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composition elements and important value of the style thunder file in the Qing Dynasty, this paper combs the pioneering work done by predecessors in the Societ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for the research of style thunder file, and the arrangement and inheritance of style thunder file by modern university scholars and experts in the industry.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study of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Qing history,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so on!
关键词: 样式雷 图档 价值 研究
Keywords: Style thunder Drawing Value Research
前言:在清朝二百六十余年间,北京皇家建筑师成了世袭的职位。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他们留下的建筑杰作至今仍为世人所赞叹。样式雷家族的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史上都是罕见的,正如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所说:“我们国家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单位,有五分之一是样式雷世家的作品,这在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一、清代样式雷图档的组成
样式雷图档,是清代雷氏家族为皇室绘制的建筑图样、制作的烫样和相关档案文献的总称。
1.样式雷图样
图样,即样式雷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图纸(见图一)。雷氏家族每当设计工程图样时,首先要画出“粗图”,即现在的草图,然后再雕琢成“精图”,图形准确,主次清晰。图样规格又分为一分样、二分样、三分样,类似于今天的建筑设计图,后人称之为样式雷图样。样式雷图样涉及到建筑工程技术的各个方面,随着建造进度的推进,不同阶段会形成不同的图样。比如勘察阶段形成的风水测绘图、地势测绘图,设计阶段形成的盘样或立样,施工阶段则形成的施工进程图与竣工图等。
图一:样式雷图样
2.样式雷烫样
烫样是一种建筑模型,是古代设计师施工之前制作的建筑模型,供皇帝御览。雷氏家族是制作烫样的名家,样式雷烫样最早是“蜡模”,后改用以草板纸为主体材料,并配以松木和秫秸作为支撑,共同构成建筑模型的整体。在纸张方面,烫样使用的原材料多为元书纸、麻呈文纸、高丽纸、东昌纸,四种纸各有特点,并配合使用。木材主要是白松或红松,质地轻软,便于加工,且耐腐蚀性较强,利于烫样的保存。到雷氏第七代时,已经有了刀、尺、笔和各种烫熨铁制工具,有纸张、草板纸、浆糊、猪皮胶、涂料等材料。样式雷烫样(见图二)品种很多,按设计过程分为粗图和精图,按图样比例分为一分样、二分样、五分样、寸样等,按规格大小分为全分样、分样及细样。
图二:样式雷烫样
3.样式雷文档
样式雷图档不仅有大量的设计图纸,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字档案,即样式雷文档。它主要包括样式雷的随工日记、信函、略节、旨意档和堂谕档等。随工日记多是反映建筑工程进展情况的,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如预算资料、工程日记、工程做法等多种材料,几乎每天都有翔实的记述,相当于现在的工程日志;信函当中多是与工程方面有关的,其中多数信函反映的是样式雷在现场施工服务中,根据施工进展修改设计时的感受。另外还有家族成员之间的书信、看风水的资料、账单及财务收支的记录等,从多个侧面反映了样式雷的真实生活。样式房掌案有“上传下达”的任务,皇帝皇后的旨意、管理机构堂官的堂谕,样式房都要随时记录,因此又形成了不少旨意档和堂谕档。[1]这些旨意档和堂谕档,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朝廷对于皇家建筑的要求与看法。
二、清代样式雷图档的重要价值
中国皇家宫殿园林数不胜数,如秦朝的阿房宫、汉朝的上林苑、唐朝的大明宫等,但皇宫建筑工匠的档案资料却是凤毛麟角,因而清代样式雷图档就显得极为珍贵与罕见。2007年6月,样式雷图档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选,荣登《世界记忆名录》,其不朽价值得到世界的认同与尊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样式雷图档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这是人们对样式雷家族的高度评价,和其对应的是现存于世的两万多件样式雷图档。这些图档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翔实、最直观和最珍贵的文献资料,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华夏建筑意匠的传世绝响,对研究相关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复原,对揭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关设计思想、理论方法、建筑图学、 建筑施工技术和工官制度等多方面的奥秘,都具有重要指导的作用。[2]比如从光绪二十三 (1897)年至二十四 (1898)年的 《堂谕旨议司谕档记》的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雷献彩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天地一家春、慎修思永、四宜书屋、鸣鹤园、课农轩等重建工程及内檐装修设计。此外,样式雷家族在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方面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很多有关工程建筑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工段营造录》和《内庭圆明园内工诸作现行则例》等,这些著作必将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清朝皇宫建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3]。此外,样式雷图档中涉及到的建筑选址、规划设计与施工等多方面的资料,对我们研究清代史、考古学、建筑史、建筑学和相关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复原,揭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关设计思想与施工技术等多方面的奥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弥足珍贵的参考价值。
2.样式雷图档呈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与过程
样式雷家族所绘制的皇宫图传统式样,继承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绘图方法,即平面图与立体图相结合、平面图与透视图相结合。几百年来样式雷家族智慧的创造已成为我们民族遗产的杰作。对照现存的颐和园、玉泉山、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古代建筑实物,通过样式雷图档,我们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到这些建筑物是怎样规划设计的。从样式雷留下的图档可以看出,清代完整的建筑设计过程如下:第一步,采用中轴线的设计方法绘制建筑平面图(地盘样)。第二步,依靠投影原理绘制地盘尺寸样,以展示建筑物和配套设施的大小、位置、功能和构造,并估算工料。第三步,通过烫样,组成微缩景观,立体地展示方案。因此从样式雷的草图、设计图的修改直至正式确定的图样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样式雷家族在工程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过程,还可以了解到有关皇家建筑设计的变化和修改过程。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样式雷的设计理念和操作技法都十分科学,如今已经成为建筑界、工艺界等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北京图书馆收藏有数百幅的样式雷设计原图,这些设计原图不仅推翻了“中国古代建筑没有设计”的旧论,也进一步证明了两百年前的中国在建筑设计上已经使用了非常先进的绘图技术。
3.样式雷图档再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施工的全套程序
在我国一些著名的皇家建筑景点,常常能看到这样的介绍:这些辉煌的古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辛勤、智慧的双手营造起来的,但关于工程设计的详细情况却谈得极少,更不要说如何施工了。这种简单地避重就轻的介绍,很难让游客有所收获。那么在我国古代,人们是如何进行建筑施工的?长期以来建筑营造都是工匠之事,是入不了古籍的。而史书上零星出现的工匠之事,也多是皇室或官式建筑。所以,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具体施工细节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样式雷家族保存下来的样式雷图档,却能清晰地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施工的全套程序,形象地反映出一个宏大的建筑工程是如何从原始的地基开挖,到后来的竖起柱子、吊装大梁等过程,一个工程要完工,一般至少要画十多张施工进展图,非常具体地再现了当时施工现场的状况。从这点来看,样式雷图档就显得尤为珍贵了,可以堪称它为皇家建筑的“纸上博物馆”。
三、清代样式雷图档的研究与传承
(一)中国营造学社对样式雷图档的研究
样式雷图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内容翔实、形象直观,且大多能与遗存的建筑实物相对应的珍贵文物资料,具有其他历史舆图和文献无以替代的巨大价值,因此得到有关学术界的高度重视。[4]在我国,样式雷图档主要收藏在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单位,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国外个人收藏者手里也有一些。由于样式雷图档数量巨大,专业性强,所以对其整理与研究一直比较缓慢。最早对样式雷图档进行研究的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先哲们,自上世纪3O年代以来,中国营造学社以朱启钤、刘敦桢、单士元、金勋等为代表的诸位前辈,为样式雷图档的整理与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也为后人研究样式雷图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朱启钤对样式雷图档的收购与研究
朱启钤先生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办人,年轻时曾在四川参与过水利工程,引发了他对建筑的兴趣。他注意到样式雷世家在中国建筑界的成果及样式雷图档的珍贵,就打算收集他们留下的建筑资料开展研究。民国初年,样式雷后裔认为祖辈留下来的这些图档有“居奇之余地”,于是有意将其藏匿起来。朱先生多方打听,始终找不到线索。十几年后,雷家后人家道中落,为了换钱维持生计,开始在市面上零星出售样式雷图档,而且多是当年进呈的原件,非常珍贵。朱先生很快注意到此事动态,当时日本人也在关注和收集样式雷图档,中法大学也在积极收集,对此朱先生甚感不安,他很快意识到这些国宝级的皇家建筑资料,如果再像敦煌遗书那样流散到国外或零星散佚,无疑会给国人增加无比的遗憾。目前紧要的是必须在他人大量收购之前,抢救出这些资料!朱先生迅速向当时的文化基金会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及时拨款把样式雷的画样、烫样以及所有图档都收购回来,并建议将这些资料保存在国立北平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前身)。[5]之后在多方努力下,文化基金会设法筹款,拨款5000元购买这些图档,虽然这次所购图档拉了10卡车,但距离“全数”还有一定差距。不过通过此次购买,终于使样式雷图档避免在更大范围内流失或“零星散佚”,之后这批图档被收购并入藏于国立北平图书馆,以供学社开展研究。朱先生除多方访求、收购样式雷图档外,还开创了样式雷世家的专题研究。上世纪30年代,在创立营造学社之初,朱启钤就开始倡导研究样式雷,并亲自完成了《样式雷考》一文,成为样式雷世家研究的开山之作。该文根据《雷氏大成谱》雷氏信札、笔记及后裔口碑,对雷氏家族起源、支派分衍等做了详细介绍,至今仍是引用率最高的一篇经典文献。[6]
2.刘敦桢对样式雷图档的研究
刘敦桢先生1931年加入营造学社,1932年任文献部主任。作为开拓性研究,刘敦桢利用北平图书馆、中法大学所藏样式雷图档和故宫文献馆保存的内务府档案等文献资料,撰写了《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易县清西陵》等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一文,不仅是第一篇样式雷图档的利用成果,而且系统地提出了根据档案文献的研究来鉴别样式雷有关图稿的方法,因此极具划时代意义。在《易县清西陵》一文中,刘先生将建筑测绘研究与档案文献的研究相结合,成为样式雷图档鉴别与研究中最为有效的手段,至今仍被沿用。
3.单士元对样式雷图档的研究
单士元先生1931年开始在营造学社文献组工作,后来成为一名档案文献专家。在刘敦桢先生撰写《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期间,单先生曾经协助刘先生收集了不少故宫文献馆的内务府档案,还参加了中法大学购藏样式雷图档移交故宫博物院的工作。1963年,单先生撰写的《宫廷建筑巧匠—样式雷》,总结了多年来对样式雷画样、烫样及相关档案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许多新颖的观点,还对样式雷画样、烫样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做出了高度评价。因此,与3O年前相比,单先生对样式雷图档的认识已经进一步深化,这必将为日后全面开展相关样式雷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指导。
4.金勋对样式雷图档的研究
金勋先生出生于北京海淀的一个营造世家, 1931年前后,金勋任中国营造学社绘图员,根据其实测资料及样式雷图档,整理出《圆明园复旧图》。1932年起,金勋任国立北平图书馆舆图组馆员,从事样式雷图档的整理编目和圆明园的研究工作,绘制了很多园明园图。在刘敦桢先生编著《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法人亚乐园编著《十八世纪耶稣会士所做圆明园工程考》中,金勋都曾为他们提供过样式雷图档等相关资料。1939年,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上发表了《北平图书馆藏样式雷制园明园及其他各处烫样目录》和《北平图书馆藏样式雷藏园明园及内庭陵寝府第图籍总目》文章,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样式雷图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现代高校学者及业内专家对样式雷图档的传承
在历史上,样式雷家族并未对图档进行过系统整理,加上雷家后人的多次分家、打包出售,样式雷图档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遭到严重破坏。尽管后来国家图书馆对其进行收藏保存,但混乱无序的图档,也为后人的整理与研究埋下了一定隐患。近些年来,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学者克服重重困难,对样式雷图档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和样式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被世人越来越了解。自1982年以来,在王其亨教授的带领下,天津大学开始将国家图书馆所藏混乱不堪的5000余件有关样式雷陵寝工程图档史料进行清理,并对一包包图档进行鉴定、编目。1987年,终于完成样式雷关于陵寝的图档目录整理,约20万字。之后,他们又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合作,通过扫描、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将样式雷图档按件分类系统整理,以彻底改变这一国宝几十年来混乱无序、难以利用的局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内廷档案中的有关图样也已着手整理。[7]2000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综合研究”项目正式启动。与此同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也相继成立样式雷研究课题组。2OO2年,“样式雷图档”的出版被列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工作的重点资助对象。2016-2022年,《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按不同的宫殿、园林或行宫建筑群等分卷陆续出版,其中包括《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圆明园卷初编》(全十函)(见图三)、《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圆明园卷续编》(全十二函)(见图四)、《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颐和园卷》(全十四函)、《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香山玉泉山卷》(全二函)、《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清西陵卷》(全十四函)、《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畅春园卷》、《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南苑卷》(全五函)、《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王公府第卷》(全十二函)、《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定东陵卷》(全十八函)等。《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的出版,对于研究清代建筑、尤其是园林及王府建筑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三:《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圆明园卷初编》
图四:《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圆明园卷续编》
结语:作为一名圆明园人,我深知曾经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是样式雷家族在清朝皇宫建筑设计与施工方面的杰出作品,更是样式雷家族几代人的心血,他们在获得荣耀的背后历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可惜这座“万园之园”最终遭到西方列强的焚毁,只有那些流传至今的样式雷烫样跟国人一起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为历史和考古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因此我坚信,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日益重视,未来的样式雷图档研究必将在前人积淀的基础上获得全面突破,从而进一步揭示我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有力推进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全世界见证华夏建筑意匠的传世绝响,这也是对样式雷建筑世家的最高敬意!
参考文献
段伟、周袆:《雷景修与样式雷图档》,《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12月第20卷第6期
刘守华:《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寻根》,2007年第2期第119页
刘守华:《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寻根》,2007年第2期第122页
王喜民、许燕、杨镇:《朱启钤先生与国图所藏样式雷图档的文献价值》,《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年第4期总第 194期
张怀安, 成卫东:《大户人家: 建筑家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年第73页
张威、李晓丹:《中国营造学社与样式雷研究》,《新建筑》,2003年第4期第70页
周袆:《试论样式雷的建筑成就及设计特点》,《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0月第17卷第5期
作者简介
姓名:许艳峰
性别:女
单位:圆明园管理处
职务:副科长
研究方向:圆明园历史研究
联系电话:13718675365
联系方式: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圆明园地铁A口小南园院内
[1]刘守华:《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寻根》,2007年第2期第119页
[2] 张怀安, 成卫东:《大户人家: 建筑家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年第73页
[3]周袆:《试论样式雷的建筑成就及设计特点》,《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0月第17卷第5期
[4]张威、李晓丹:《中国营造学社与样式雷研究》,《新建筑》,2003年第4期第70页
[5]王喜民、许燕、杨镇:《朱启钤先生与国图所藏样式雷图档的文献价值》,《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年第4期总第 194期
[6]张威、李晓丹:《中国营造学社与样式雷研究》,《新建筑》,2003年第4期第70页
[7]刘守华:《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寻根》,2007年第2期第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