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荷花生长情况及植物保护现状初探

发布时间:2021-08-31 09:17来源:字号:【大】【中】【小】

圆明园荷花生长情况及植物保护现状初探

赵哀梅*

 

圆明园是一座“以水为纲”的水景园,目之所及皆有水域,有水之处必有荷花。圆明园的荷花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乾隆皇帝对荷花甚是喜爱,他曾六下江南,在汲取江南园林意趣和造园手法的同时,也将荷花大量应用到御园之中。从1996年开始,圆明园每年夏季举办“荷花节”,池栽荷花的规模越来越大,盆栽荷花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水中陆上交相辉映的荷花景观已成为圆明园夏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使荷花始终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也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自2016年起,我们对园内荷花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和跟踪监测,分析部分区域荷花生长弱化的原因,重点研究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通过综合植保手段,让圆明园的荷花永葆生机与魅力。

1 荷花生长现状

1.1 河湖水域荷花生长状况

圆明园河湖面积辽阔,历史上水域面积约为全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现种植有荷花的区域约33万平方米。湖面荷花的管理手段相对粗放,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春季割除部分新叶,打捞藻类、水绵等;生长期清理腐败或枯萎的叶枝、残叶;秋后(部分区域为早春)清理残荷。大多数水域荷花长势较好,但也有个别区域呈现出生长衰退的趋势,比较典型的为长春园荷花区。该区域总面积约为43000平方米,于2004年进行改造,种植了大面积荷花。2016年开始,该水域荷花生长面积缩小,部分荷叶枯死,花量减少,花朵变少。经仔细观察,发现部分荷花受到莲叶脐黑腐病和莲藕腐败病侵染,但病害程度较轻。经请专家进一步会诊,初步分析荷花生长衰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圆明园花种植多年,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种藕过密,导致植株根系发生制肘作用;二是生长土壤的原因,荷花会受土壤酸碱度和电解质等因素影响;三是使用中水种植,水质对荷花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四是长期不翻塘,微生物菌群失调,导致植株根部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在叶面及花朵表现出症状。

1.2 盆栽荷花生长状况

盆栽(包括条池栽培)是表现荷花栽培技艺的主要方式,也是展示荷花个体美的重要形式。经过多年努力,2012年初步建成集生产和展示于一体的荷花基地,后又拓展科研功能,建立荷花资源圃,用于品种收集、筛选和培育。目前,荷花基地收集精品荷花400余种,用于品种保存和展示的条池200个,年培育荷花1万余盆,成为北京地区荷花品种最多、生产规模最大的公园之一。在盆栽荷花的管理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规范措施,在翻盆、选种藕、浇水、施肥、越冬管理等环节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经验,对盆栽荷花中常见的病虫害,如莲叶脐黑腐病、叶斑病、莲藕腐败病、莲缢管蚜、斜纹夜蛾等,采取了积极预防措施,发病程度较低,即使少量发生也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荷花生长状态保持良好。

2 荷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2.1 主要病害

1)莲叶脐黑腐病[1],由链格孢菌引起,主要侵染荷花立叶。根据观察,该病近几年在圆明园湖面荷花生长区发生。荷花受害时,从叶脐周边逐渐向叶边危害,病害部位颜色逐渐变深,最后由褐色到黑色,被害叶片呈v字状裂开下垂。

2)叶斑病[2],主要侵染立叶,叶片危害后叶色褪绿斑点状,通常呈圆形及不规则型,病健界限清晰,受害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易于诊断。通常意义上把褐纹病,斑枯病以及紫斑病等统称为叶斑病进行综合治理,此病在圆明园主要以为害盆栽荷花为主。

3)莲藕腐败病[1],又叫莲枯萎病,由尖孢镰刀菌引起,主要侵染立叶和根状茎,荷花被危害后,叶柄维管束变褐,挖出地下茎也能看到横切面的变褐现象,有时候整个地下茎腐烂,叶片则呈现蕉叶青枯现象,立叶由四周逐渐发展成整个叶片的变色枯死。荷花生长期容易受此危害,该病在圆明园湖面荷花生长区和盆栽荷花中都有发生。

2.2 主要虫害

1)莲缢管蚜[3],同翅目害虫,又称蚜虫,俗称蜜虫、腻虫等,主要集中在立叶背面和花蕾、花柄上危害,并排出大量油状蜜露,影响美观。蚜虫是荷花以及园林植物中最常见的害虫,在圆明园以条池品种荷花和盆栽荷花为主要危害区。

2)蓟马[3],缨翅目害虫,主要危害荷花,吸食荷花汁液,被危害的花成铁锈型,为主要花期害虫,体型小,隐蔽性强,危害嫩叶时使叶面卷曲枯萎,影响植株生长,同时因其主要在花期危害所以非常影响荷花美观。

3)斜纹夜蛾[4],鳞翅目害虫,又叫夜盗蛾,主要危害立叶,叶片被危害时仅留下叶脉成网络状叶,影响荷花的光合作用,使其营养缺失。

3 病虫害防治措施

1)荷花的病虫害防治属于植物保护范畴,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为主”即是指提前预测,防早、防少、防未发生;“综合防治”即是指多方法、多方向的防治,尤其植株的病和虫都是相互协生的,做好病害防治就能降低虫害,加强养护就能增强抗性减少病害。

2)加强养护管理。在荷花生长期可以适当地施用氮肥及有机肥等,进入花期前以施用复合肥为主,提高植株的抗性。同时,及时清除受害植株,降低病源和虫源。

3)普防工作中,着重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如利用昆虫天敌、黑光灯扑杀等防治害虫,同时辅以化学防治。

4)化学防治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试剂,如防治病害使用75%的百菌清稀释600-800倍液,50%多菌灵稀释500-800倍液喷施;防治虫害用10%吡虫啉稀释1500-2000倍液喷施,或者用阿维矿物油稀释1000倍液和啶虫毒死蜱稀释2000倍液混施。

4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4.1 湖面荷花花量逐年减少、生长势减弱

由于水资源短缺、降水难等原因,几乎所有水域的荷花自种植后都没有进行更新,这也是导致生长势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每年春季对湖内的荷叶进行部分割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种藕过密生长,有利于提高着花量及延长花期,但若想彻底解决此类问题,建议3-5年进行一次彻底的翻塘,同时根据实际观赏要求,逐步更换花期长、繁花的荷花品种。

4.2 湖面荷花生长控制和景观协调性有待提高

园内湖水深度较浅,非常适合荷花的生长,也致使荷花无限制蔓延,莲藕生长过于繁密。这样既导致养分竞争过度,影响着花率,又不利于透光,容易滋生病虫害,同时也降低了景观效果。因此,对于无法翻塘又生长过于旺盛的湖区,可以尝试于46月,将湖中心二分之一区域的荷叶全部割除,并对外围的荷叶每隔5米左右割除,对其进行人工管控,给荷花留出更多的生长空间,使湖面上有水有花,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4.3 荷花资源圃需不断满足荷花品种展示要求

圆明园荷花品种展示主要以荷花品种资源圃为主,但目前的条池仅能容纳200个品种,其他只能盆栽保存,无法向游客展示,降低了品种荷花的观赏效应。可以将现有的盆栽生产条池全部改建成品种资源圃,这样圆明园荷花品种的保存和展示规模将大幅度增加,成为北方最大的荷花品种资源保存中心。

4.4 河湖病虫害监测不到位

日常管理中,河湖水域荷花病虫害的发现大多依赖于肉眼观察。由于园区面积较大,湖面监测需要借助工具(船),效率较低,很多病虫害难以及时发现,导致进一步发展成较大区域的生长退化或集体发病。因此,要加强荷花植物保护工作,就要切实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设立专门的巡查队伍,勤观察早发现,防止病虫害的大范围发生,提高荷花植物保护的效率和质量。

无论是盆栽荷花还是河湖水域的荷花,作为圆明园水景的主要造景材料,又是荷花节的主角,它们的生长好坏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效果,因此加强荷花的植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要。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加强对荷花知识的深入学习与研究,在做好荷花品种保存的同时,也做好荷花生长环境的保护工作,让圆明园的园林发展保持更旺盛、更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欧克芳,张瑛,汪婷,涂继红. 武汉地区荷花病虫害初步调查 [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2):140-141.

[2]庄店壁. 荷花病虫害防治[J]. 花木盆景,1997,(04):23.

[3]刘义满,吴仁锋,杨邵丽. 24种莲病害名录[J]. 长江蔬菜,201522):213-215,217

[4]刘义满.水生蔬菜答农民问(4):莲藕主要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J].长江蔬菜,2017(13):48-50.

 



*赵哀梅:圆明园管理处花卉基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