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研究84期

发布时间:2024-12-05 14:05来源:字号:【大】【中】【小】

发掘圆明园文化,设计圆明园文创

吴晓敏1 师歌1

1.中央美术学院 建筑学院,北京,100102

  :文化创意产品的本质是继承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文化是其核心。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体系中最为璀璨的明珠,其丰富、深厚、多元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现如今还远不被公众所熟知,亟需进一步引导。因此,如何深入挖掘与推广传播圆明园特色文化,打造公众喜闻乐见的、特征鲜明的系列IP视觉形象,讲述好圆明园的“今生故事”,创作出兼具文化与创意的优秀文创产品,真正做到“把圆明园带回家”——是圆明未来文化产业所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关键词:圆明园;建筑文化;IP;文创产品。

 

Explore the Yuanmingyuan Culture,

and Design Yuanmingyu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Wu Xiaomin1, Shi Ge1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s to inherit and sprea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so culture is its core. As the most brilliant pearl in the imperial garden system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world-famous "Garden of Ten Thousand Gardens", Yuanmingyuan, whose rich, profound and diversifie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value are far from being known by the public, is in urgent need of further guidance. Therefore, how to dig deep and popularization Yuanmingyuan characteristic culture, to create a series of distinctive IP visual image that the public likes to see, to tell “the life story” of Yuanmingyuan, to create excellent products with both culture and creativity, and to truly “bring the Yuanmingyuan home” -- is a great challeng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Yuanmingyuan.

Key words: Yuanmingyu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IP;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1 文化与文创

随着互联网经济和网红经济的高速发展,公众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对抽象的历史文化与潮流文化相结合并实体化的一种方式,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和好评。

实际上,文创产品的核心意义就是传播与继承文化,文化是核心——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与发扬的方式,就是让它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1]]相较普通商品而言更具有文化性、艺术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是对历史文化与传统艺术的简单继承,更是用现代技术和思想进行解读、发展与再创作,让传统文化跳出历史重新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

文创产品的横跨领域主要包括:工艺与设计、影视与动漫、音乐与表演、娱乐与消费、公益与宣传、电脑与软件、旅游与服务等,涵盖人们的衣、食、住、行、游、购、娱、学等各种活动……可以说但凡人们进入社会文化场所就不会没有文化创意产品的渗透。因此,文化创意产品必然是既可以承载优秀文化内核,传承与输出文化理念的优秀载体又是拉动产品经济与生产消费的一剂良方。

然而现如今国内的文创行业普遍存在的误区是将文化过度地娱乐化、商业化,且形式单一。不仅在文创形式、种类、风格、内容等多方面趋同化,跟风生产的现象严重,而且大量“快餐式”的文创产品一味地迎合市场需求与审美走向,盲目追逐网红经济与流行趋势。忽略了文化内涵、文明传承,这是本末倒置,只有立足文化根基上的文创产品才能经得起市场和时间的打磨。[[2]]

因此,文创产品设计工作者和开发人员应秉持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职业精神,深入研究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本着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目的,深耕自我文物的文化核心价值,追求生产出具有艺术性、创造性、独特性的精品文化产品。

2 圆明园特色文化内涵

近年来各个文化机构的文化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文创产品已经不再停留在对功能性产品进行图案或元素的叠加,而是更进一步要求深挖其故事性和文化内涵,以丰富的历史情怀和文化艺术信息附着于每一件最终呈现的文创艺术品之中。圆明园也应该在顺应此大潮流、大趋势下,努力创造出极具自身文化特色的文创艺术产品,让公众能够“把圆明园文化带回家”,并在心理和情感上与圆明园的历史文化真正产生连接与共鸣。而对圆明园特色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与挖掘则是圆明园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关键所在。

2.1 园居理政中心

关于圆明园在历史上的地位,不仅是一座壮丽辉煌的皇家园林,它在雍正-咸丰之间更是与紫禁城和热河行宫并重的清王朝三大行政中心之一,也是皇室居住生活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五代皇帝在此生活工作了153年,历史地位极其重要,甚至可以比肩紫禁城。像御膳房、御茶坊、造办处、冰窖等这些故宫里有的服务机构,圆明园里也同样都有。现在圆明园多功能会议厅所在的绮春园宫门内敷春堂景区道咸时期曾是皇太后的寝宫区;同治十二年试图局部重修圆明园时,拟将敷春堂作为慈禧太后的寝宫,更名为天地一家春。

与代表着庄严肃穆、天下皇权的紫禁城不同,圆明园更多展现出的是奢华、欢愉的宫苑生活。因此,在圆明园的文创设计中可以充分发掘圆明园生活化的一面,从生活角度开展的文创设计更接近人们的日用需求和情感需求,从这方面着眼可以发掘出圆明园历史上的很多趣事。

比如乾隆皇帝是个彻头彻尾的“猫奴”,一生收养了许多外朝进贡的异域美猫,还为他的爱猫们起了高雅的名字,如普福狸、翻雪奴、飞睇狸等等。清宫乾隆朝档案中也记载着很多以猫为主题的器物、 陈设或摆件。[[3]]甚至乾隆皇帝不惜用如今价值五亿(在当时也是价值连城)的无开片北宋汝瓷给猫做食盆,并且特意写了一首《猧食盆》镌刻于盆底。

 

 

1 乾隆款仿官釉水仙盆(左)故宫博物院藏;《清初 清宫旧藏彩绘狸奴影》(其一)(右)

 

 (左图来源: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https://digicol.dpm.org.cn/cultural/detail?id=f0e964b57aae4308aec3467416dcf152&source=1&page=1;右图来源:https://m.sohu.com/sa/253669608_100275053

再例如圆明园作为五代皇帝生活的重要场所,茶文化源远流长。在位13年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的劳模雍正皇帝,喜饮云南进贡的普洱茶提神。乾隆六下江南眼界开阔,喜爱“雨前龙井”、“碧螺春”、“大红袍”、“铁观音”,又自创三清茶特饮,以凌寒不凋谢的梅花、松子仁、寓意“福寿”的佛手柑烹茶。乾隆用于煮茶的水亦极其奢侈讲究,以京师“玉泉山水”与塞上“伊逊之水”为贵、或采集荷叶上的露水烹茶。嘉庆抄和珅家时,金银财宝收归国库,唯独自己占有了“普洱茶三百八十八团又五桶,茶膏一百九十匣”。崇尚简朴、穿打补丁的龙袍上朝的道光皇帝和慈禧太后也都喜爱普洱茶。

2.2 文化艺术中心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不可胜数的历代书画、图书典籍、宋元瓷器、艺术杰作、金银珍宝、钟鼎宝器等稀世文物,集中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华。1860年之后圆明园的大量艺术珍品流散海外。初步估计,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圆明园文物接近1500万件左右。

同时圆明园也是皇家图书馆:历史上文源阁是清代最著名的七大藏书楼之一,于1775年,乾隆仿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它与同期建成的紫禁城文渊阁、避暑山庄文津阁、稍后建成的盛京故宫文溯阁,合称皇家“北四阁”。此外,圆明园内散存珍贵文献地地方很多,如长春园含经堂的霞翥楼,即称为“味腴书室”,有藏书功能。圆明园内藏珍品宝册无数,如《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及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丛帖《淳化阁帖》初拓本等。

圆明园甚至还是皇家的艺术文化活动中心。如意馆是洞天深处东北部五间正房,挂有雍正御笔“如意馆”,是清宫的画院,即清代官方绘画工作室;西洋画师郎世宁、王志诚和众多中国画师,都曾在此供职。四十景中的洞天深处是皇子读书处,碧桐书院是皇帝读书作画之所。园内还专门设有升平署和如意馆,专事承办歌舞及绘画等皇家文化活动。

看戏也是帝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乐园内有圆明园内最大的戏台——清音阁;清音阁与紫禁城的畅音阁、热河行宫的清音阁和颐和园的德和园合称四大宫廷戏楼。此外,园内的恒春堂、北远山村关帝庙、长春园的含经堂等处也都建有戏台;蓬岛瑶台、涵月楼、西峰秀色、广育宫、敷春堂、永春室都先后演过较小规模的各类戏剧。[[4]]

据记载每年元宵节,皇室都要在山高水长景区举行元宵大型火戏,在同乐园要举办大型灯戏;仅在乾隆一朝,这样的火戏和灯戏就举办过48届。除了烟火、灯戏,还有正大光明张灯设宴、奉三无私的宗亲内庭宴、连唱10天大戏、开设买卖铺面,甚至是“放生”活动。[[5]]不仅如此,每逢端午节还会在福海上组织龙舟竞渡活动;七夕之夜,后妃宫女们会在西峰秀色楼台上设宴乞巧;中元节于福海放河灯,上演应节戏,还有寿庆、宴赏、礼佛等活动;中秋节时,清帝常在西洋楼万花阵“迷宫”内举行灯火晚会;而盛夏观荷的传统延续到今天就是圆明园荷花节……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2.3 宗教文化中心

清朝统治者崇佛信道,一方面是重视宗教教化民众的功能,另一方面是重视宗教信仰对于维护民族团结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圆明园则无愧为清代皇家宗教文化中心,园内宗教建筑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不仅兼具朝拜作佛事与收藏、供奉神像佛像的功能,甚至还带有园林属性——这也是圆明园的宗教建筑最为突出的特点。

其中,佛教建筑与景观包括慈云普护、日天琳宇、月地云居等;这些建筑供奉的佛有观音大士、欢喜佛、三世佛、弥勒佛等。正觉寺就是其中之一,供奉文殊菩萨。舍卫城系仿古印度舍卫国建造,将寺庙建筑置于一圈城墙之内,还建有城楼,类似一座独立的小城池;城内收藏了大量历代从西藏、蒙古及外藩进贡的金佛像、珍贵法器、经文等,据说仅各类佛像就有十万尊之多。道教主题的建筑景观例如汇万总春之庙,即花神庙,写仿自江南,是用于祭祀花神、花仙的地方;还有与清漪园治镜阁是姊妹建筑的海悦开襟等。

除了五花八门、各具特色的宗教建筑与景观,园内的宗教活动也是丰富多彩、数不胜数:每逢重大节令及每月的朔望等日都会举行拈香拜佛的相关活动。活动期间,不仅专设喇嘛、道士开设道场,还会让首领太监充当僧人上殿念经,甚至有“寺庙献戏”等项目。

2.4 建筑文化中心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家建筑综合展览馆、博物馆,皇家建筑文化中心。园内建筑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而且还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型、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不落窠臼。

就建筑类型而言,圆明园内殿、堂、厅、台、楼、阁、塔、轩、斋、馆、亭、榭、廊、舫、寺、观、村居、街市、城池等应有尽有;其盛世的建筑样式,也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建筑造型样式。其建筑的平面形制更是丰富多彩,除了常见的矩形、方形、圆形、工字、凹凸、多边形之外,还有眉月形、卍字形、十字形、田字形、书卷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套环、方胜等等。建筑的功能更是囊括了办理政务、生活起居、游戏娱乐、宗教祭祀、念书习武等等。其类别之多、形体之繁、布局之精、结构之巧、装饰之美、功能之全,皆堪称清代建筑之最。

然而,圆明园很多建筑的文化内涵现已不为人知。从象征意义上,圆明园的万方安和建筑群,33间房的“卍字型”建筑独一无二,有着保佑江山永固的涵义;澹泊宁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是田字形,象征农耕文明;另长春园东南隅的如园观丰榭建为观稼之所。古代中国奉行以农为本,清朝皇帝不但以“田”为房,还在圆明园设大片稻田举行藉田之礼即躬耕垄亩,察看农事农时,以示对农业的重视。圆明园内最壮丽一组建筑群是方壶胜境,福海中的蓬岛瑶台象征海上仙山楼阁,两者都是中国东部海洋文明在园林中的缩影。

2.5 珍稀动植物园

盛时的圆明园,堪称当时的大型皇家植物园和珍稀动物园。园内植物品种繁多,其中不乏大量奇花异草、名树古木,甚至还设有果园、苗圃、窖房(即温室)。园内武陵春色植有桃花,杏花春馆植有杏花,镂月开云(牡丹台)种植牡丹数百株;多稼如云(现荷花基地)、海悦开襟、风荷楼、鉴碧亭、凤麟洲、濂溪乐处、曲院风荷都是观莲之所;碧桐书院周围种植有大量梧桐树。除了本土植物,还引进培植了江南等梅花与芭蕉,塞外的敖汉莲与乌沙尔器,五台山的金莲花,新疆点桑树,南亚的波斯桃,西洋的含羞草等。

园内还豢养着许多珍禽异兽,包括白猿、麋鹿、朱鹮、仙鹤、孔雀、天鹅及五色锦鲤等;仅西洋楼养雀笼一处,常年笼养的各种鸟类就有四百多只。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记述道:“水滨复有无数禽笼鸟室,畜水禽者则半入水中,半居岸上。在陆则有兽圈猎场。”[[6]]

现如今,圆明园不仅是一处遗址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一处占地宽广的生态公园,是北京最大的荷花种植基地,有古莲复活到美丽故事,年年都有并蒂莲盛开;这里也是北京重要的观鸟基地、昆虫观察基地等等……

3 圆明园文创设计建议

3.1 圆明园IP再创作

IP作为文化精神内核,是推进文化产业深入发展的关键力量。[[7]]通过开发圆明园IP,深耕自我文化价值,打造自己的特色视觉系统,是创造差异化、新颖性、趣味性的特色文创产品的有效通路。

事实上,圆明园的文化与艺术内涵极为丰富,就好比一个巨大的可供挖掘的IP宝藏,等待着我们深度探索它。即便根据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圆明园IP主题进行设计创作,也可以有些较为新鲜的解读。

比如圆明园的生肖文化IP。生肖在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的生命密码“八字”中占两个字,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文化符号。圆明园的十二生肖相关文创目前多以原型为基准,鲜有再创作。圆明园生肖文创其实可以不局限于圆明园自有的十二生肖造型,完全能够在造像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延伸设计。

例如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的艺术家孙世前创作有十二生肖机甲系列和metal zoo两个动物系列。其中最有名的憨憨牛上了牛年春晚,还做了拼装积木;另有申猴大胜关机甲,其3D打印模型也来圆明园展出过,很受关注。这些创作在传统的十二生肖中赋予了现代艺术元素,重新活化发展出与当代生活相融合的视觉艺术形象,既有民间神话故事原型,又属于生肖文化范畴,极具民族文化特色,而且非常符合当代室内装饰设计的审美趣味。目前国内家居艺术市场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价廉物美的家居装饰品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这些都可以作为文创设计的一个方向。

3.2 探索文创的更多可能

现在国内各个景点的文创类型非常接近,大多是些纪念币,徽章,书签,笔记本,布袋,T恤,雪糕等等。笔者认为设计者还是应该深入观察生活,把日常生活中特别需要的东西做成文创。文创不应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应是能够真正进入生活、服务于人并彰显文化艺术设计品味的一些产品甚至是艺术品,比如一些体现圆明园特色的首饰也可以研究创作。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间专门出售高品质仿古董首饰的商店,杨澜曾说她每次去纽约都会第一时间去大都会博物馆买这些仿古董首饰。如果圆明园也有自己特色的仿古首饰店该多好?

再比如圆明园内有开阔的场地,做一些艺术活动和艺术市集并不违和,因为圆明园历史上就设有买卖街;圆明园做音乐戏剧表演也有可能,因为圆明园历史上就设有升平署,司歌舞演出。甚至未来圆明园可以打造成一个大型户外文化艺术中心,大家没事就来这里淘些有意思的东西、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之中消磨闲暇时光;就像景德镇陶溪川每周六日晚上多艺术市集一样,北京各个艺术院校的学生都来圆明园做艺术市集,让圆明园成为北京一个展示艺术品、手工制品、各种非遗产品、地方贡品特产的舞台。

 除此之外,圆明园的文创开发还存在诸多可能性:如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多平台、跨平台发展;开发手机APP业务,努力研发新玩法,推广品牌故事;大胆尝试潮流跨界合作,勇于尝新,让传统文化以一个全新的面貌重回流行圈。

4 结语

正如雨果曾经描述圆明园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1]]。的确,圆明园可以说是一座能反映中国人超乎现实想象力的园林:园中不仅有山川河流、华夏九州、飞禽走兽,又有仙山福岛、中西建筑、经堂书阁、人在其中治国理政、琴棋书画、渔樵耕读,一派天下尽收园中的景象……可谓世外有桃园,园内有乾坤。五世帝王的宠幸,让圆明园的美景犹如梦境。

圆明园不仅集园居理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宗教文化中心、建筑文化中心于一身,同时还是清代皇家艺术博物馆、图书馆、建筑展览馆与珍稀动植物园,是当之无愧的万园之园!

有鉴于此,我们应深入挖掘圆明园的宝贵文化内涵,用文化创意艺术品来深化公众对圆明园的了解与认知,从而进一步推动对其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为延续现代生活中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用学习文化、研究文化、推广文化从而生产文创产品的意义所在。愿识旧创新,文化不腐,未来可期!

 



[[1]]郭京宁.当代北京圆明园史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03.

 



[[1]]徐婉珍,张红.新文创时代文创市场的发展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 4(36):178-180.

[[2]]徐婉珍,张红.新文创时代文创市场的发展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 4(36):178-180.

[[3]]许冰彬.乾隆皇帝与猫 从清宫所藏的猫食盆谈起[J].紫禁城,2021(10):130-141.

[[4]]张超.家国天下 圆明园的景观、政治与文化[M].上海:中西书局, 2012.03297

[[5]]张超.家国天下 圆明园的景观、政治与文化[M].上海:中西书局, 2012.03281

[[6]]舒牧.圆明园资料集[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4.1287

[[7]]白星星.挖掘IP的力量 2019中国文化IP发展高峰论坛召开[J].中国会展(中国会议),2019(18):42-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