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牡丹栽培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刘一红*
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芍药科芍药属,又名富贵花、洛阳花,中国原产名贵花卉,被誉为国花,具有几千年的自然生长史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品种众多,雍容华贵,富丽吉祥,至善至美。中华民族历来把牡丹花视为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并有"盛世如花"的称颂。无数文人墨客被牡丹之美所倾倒和陶醉,尽其才华描绘和讴歌,涌现出众多以牡丹为题材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文赋、绘画作品和艺术珍品。
1 圆明园牡丹栽培历史及现状
牡丹富贵吉祥的寓意使其在皇家园林中被广泛应用。拒史料记载,圆明园内有很多著名的观赏牡丹景点,如镂月开云、长岛仙台、鉴园、九州清晏、慈云普护、上下天光等,其中以镂月开云最为著名。该景点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始建于康熙末年,初时命名为“牡丹台”,乾隆时改称“镂月开云”。据史料加载,正殿前种植牡丹数百株,牡丹与叠石相搭配,形成高低不同的牡丹台,在殿中居高临下可以欣赏各种牡丹风韵。主宰中国命运长达130余年的“康乾盛世”缔造者——康熙、雍正、乾隆曾齐聚于此,共赏牡丹,也赋予该景点以独特的政治文化意义。
赏牡丹是北京地区由来已久的花事活动,每逢四月,游客纷至沓来,一睹牡丹芳容,可谓是“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北京目前种植牡丹的公园较多,其中景山公园和北京植物园的牡丹,因株龄大、品种多、栽培技术好、配置手法高超等特点,知名度最高,为京城牡丹观赏的首选之地。此外,中山公园、地坛公园、陶然亭公园也有较多的牡丹种植。圆明园历史底蕴浓厚,地域面积宽阔,游客承载量大,为建设牡丹观赏园提供了先决条件。2007年,我园初次从山东菏泽引进牡丹,此后每年进行补充和调整,至今已持续13年。园内现有牡丹种植13处,面积16000余平米,共计4万余株。含经堂是最大的牡丹种植区,面积大,数量多,品种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2 圆明园部分牡丹品种介绍
近几年,我们从牡丹的株型、花色、花型、花期、对小环境的适应性、抗病性等方面进行连续观察、系统记录,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圆明园现有近百个品种,气候正常年份,初花在4月上旬,4月20日前后进入盛花期,“五一”过后花开至尾声,群体观赏期一个月有余,与其他花卉相比,花期较短,这也算是牡丹观赏的缺憾吧。在多年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我们选取9个花型,30个品种的牡丹进行重点介绍,这些品种花期长、花色艳、花型美、抗性强,生长表现良好,较为适于在北京地区引种栽植。
表1 圆明园部分牡丹品种介绍
序号 |
品种名 |
花型 |
花期 |
花色 |
株型 |
特点 |
图例 |
1 |
凤丹白‘FengdanBai’ |
单瓣型 |
早花 |
白色 |
高 |
速生,抗逆性强 |
见图1 |
2 |
朱砂垒‘Zhushalei’ |
荷花型 |
中花 |
浅红色,微紫 |
中高 |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 |
见图2 |
3 |
肉芙蓉‘Rou Furong’ |
菊花型 |
中花 |
深粉红色 |
中高 |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抗逆性强,耐盐碱 |
见图3 |
4 |
春红娇艳 ‘ChunhongJiaoyan’ |
菊花型 |
中花 |
浅红色 |
中高 |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单花期长 |
见图4 |
5 |
海黄‘Haihuang’ |
菊花型 |
晚花 |
黄色 |
高 |
适应性特强 |
见图5 |
6 |
花王‘Huawang’ |
菊花型 |
中晚 |
红色 |
高 |
适应性强,成花率高,但抗病性弱 |
见图6 |
7 |
二乔‘Erqiao’ |
蔷薇型 |
中花 |
复色 |
高 |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 |
见图7 |
8 |
银红巧对YinhongQiaodui’ |
蔷薇型 |
中花 |
浅红色 |
中高 |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开花整齐,单花期长,适应性强,抗病 |
见图8 |
9 |
乌金耀辉‘WujinYaohui’ |
蔷薇型 |
中花 |
墨紫红色 |
中高 |
生长势中,抗逆性强 |
见图9 |
10 |
宏图 ‘Hongtu’ |
千层台阁型 |
中花 |
浅红色 |
矮 |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 |
见图10 |
11 |
赵粉“Zhao Fen” |
皇冠型 |
中花 |
粉色 |
中高 |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根产量高 |
见图11 |
12 |
十八号‘Shibahao’ |
千层台阁型 |
中花 |
红色 |
高 |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 |
见图12 |
13 |
霓虹焕彩‘NihongHuancai’ |
千层台阁型 |
中花 |
洋红色 |
高 |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 |
见图13 |
14 |
蓝芙蓉‘LanFurong’ |
千层台阁型 |
中花 |
粉色,微带蓝色 |
高 |
生长势强,不易感染叶斑病 |
见图14 |
15 |
鲁荷红‘Luhe Hong’ |
千层台阁型 |
中花 |
红色 |
中高 |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落叶晚 |
见图15 |
16 |
青龙卧墨池‘QinglongWoMochi’ |
托桂型 |
中花 |
墨紫色稍浅 |
中高 |
生长势较强,成花率高 |
见图16 |
17 |
豆绿 ‘Doulü’ |
皇冠型 |
晚花 |
黄绿色 |
较矮 |
生长势中,成花率高 |
见图17 |
18 |
姚黄‘Yao Huang’ |
皇冠型 |
中花 |
淡黄色 |
高 |
生长势较强,成花率高 |
见图18 |
19 |
彩绘‘Caihui’ |
皇冠型 |
早花 |
浅红色带紫色 |
中高 |
生长势中,成花率高 |
见图19 |
20 |
香玉‘Xiangyu’ |
皇冠型 |
中花 |
初开浅粉色,盛开洁白如玉 |
高 |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但花型不稳定,常一株开多种花型;抗病、耐盐碱,幼蕾期耐低温 |
见图20 |
21 |
珊瑚台‘Shanhu Tai’ |
皇冠型 |
中花 |
浅红色 |
矮 |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单花期长 |
见图21 |
22 |
胡红‘Huhong’ |
皇冠型 |
晚花 |
浅红色 |
中高 |
生长势及分枝力强,成花率高,耐早春寒,抗病性强,花朵耐晒 |
见图22 |
23 |
银粉金鳞‘YinfenJinlin’ |
皇冠型 |
晚花 |
粉红色 |
矮 |
生长势较弱,但成花率高,单花开放时间长 |
见图23 |
24 |
藏枝红‘Cangzhihong’ |
皇冠型 |
早花 |
紫红色 |
矮 |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适应性强,抗病力强 |
见图24 |
25 |
冠世墨玉‘GuanshiMoyu’ |
皇冠型 |
中花 |
墨紫色 |
中高,偏矮 |
成花率高 |
见图25 |
26 |
百园红霞‘BaiyuanHongxia’ |
皇冠型 |
中花 |
紫红色 |
高 |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株型紧凑 |
见图26 |
27 |
首案红‘Shouan Hong’ |
皇冠型 |
中花(偏晚) |
深紫红色 |
高 |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 |
见图27 |
28 |
绿香球‘Lüxiangqiu’ |
绣球型 |
晚花 |
绽口时浅绿色,盛开粉色 |
高 |
生长势极强,成花率较高,抗病耐盐碱 |
见图28 |
29 |
盛丹炉‘Shengdanlu’ |
楼子台阁型 |
晚花 |
粉红色带有紫色 |
高 |
枝叶生长极旺,但开花率较低 |
见图29 |
30 |
卷叶红‘Juanye Hong’ |
楼子台阁型 |
中花 |
红色 |
中高 |
生长势强,成花率中 |
见图30 |
从花型看,30个品种涵盖了牡丹十种花型中的九种,覆盖率90%,较为齐全;从花期看,中花品种最多,占比70%,晚花品种占比20%,早花品种占比10%,花期分布较为集中,应逐步增加早、晚花品种;从花色看,浅红色最多,为7种,红色次之,5种,粉红3种,紫红、墨紫为2种,其他颜色皆无重复,色彩丰富,观赏性较强;从株型看,高大品种占比43%,中高品种占40%,矮生品种占17%,与牡丹普遍高大的特征较为一致。
通过数据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建议在牡丹引种和栽植时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量:一是花型多样,最好各个花型皆有涉及,增强品种的收集、保存价值;二是早、中、晚花品种搭配,数量分布均匀,延长群体赏花期;三是各类花色混搭,提升观赏效果;四是不同株型品种搭配种植时,或高低错落,或同种集中配置,形成和谐的园林景观;五是根据生长势、抗病性等不同习性特征,采取差异化的养护管理措施。
3 圆明园牡丹发展趋势
圆明园的牡丹种植具有自己的优势,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立足于园情,更加突出自己的特色。
3.1加大引种力度,进一步丰富牡丹品种
国内外牡丹品种众多,不乏精品,但园中种植的牡丹优良品种较少。而且现有牡丹中晚花品种较少,导致“五一”小长假期间牡丹花朵寥寥,芍药又未开放,出现赏花的空白期。今后应建立持续的品种引进和筛选机制,重点引进观赏价值较高、花期较晚、单花花期长的品种,增加品种的丰富度,延长观赏花期。2019年,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从山东菏泽引进绿幕隐玉、金阁等晚花品种及名贵品种。其中,日本伊藤杂交品种表现良好,显示出花期晚且长的显著优势,有效地延长了整体观赏时间,满足了游客的赏花需求。
3.2加大管理力度,提升牡丹栽培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
我园已将牡丹纳入特色花卉养护范畴,从山东菏泽聘请了专业队伍进行养护,同时邀请富有经验的技师做技术顾问,进行指导和培训。从目前牡丹生长状况来看,总体良好,但个别区域也出现生长衰退甚至死亡等现象,需要进一步分析土质、小气候环境、水肥管理、病虫害等方面的因素,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另外,应建立牡丹档案,每年对牡丹生长状况、养护情况进行记录,通过数据分析,为已有品种的调整补充和新引进品种的筛选扩种,提供科学依据。
3.3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掘和传播牡丹文化
观赏牡丹是我园旅游活动“踏青节”中的重要项目之一,每年花开时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纷纷报道,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也多有宣传,赏花者甚多。与此相比,园内对牡丹文化的宣传力度却明显不足。建议今后应在牡丹的主要观赏地,如含经堂等处,开展牡丹文化宣传系列活动:一是悬挂牡丹品种牌,将生长习性等科普知识制成二维码,供游客扫描了解;二是设立宣传牌示或橱窗,对牡丹进行全方位介绍,进一步传播牡丹文化;三是组建志愿者团队,讲解圆明园历史及牡丹文化,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四是组织“最美牡丹花”摄影比赛、投票评比大赛等现场活动,提高游客的参与度、满意度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中国牡丹品种图志[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4
[2] 王建国.中国牡丹名品及文化艺术鉴赏[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6
[3] 李嘉珏 张西方 赵孝庆.中国牡丹[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3
*刘一红:圆明园管理处花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