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奔逃避暑山庄

发布时间:2025-06-05 12:00来源:字号:【大】【中】【小】
 张超

咸丰皇帝奕詝是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十一年(1831)生于圆明园九州清晏的湛静斋,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奕詝虽为皇后所生嫡子,但自幼丧母,被寄养于六阿哥奕訢生母身边,与奕訢朝夕相处。在圆明园,奕詝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道光帝赐居于同道堂,平时奕詝则在洞天深处的上书房读书,在山高水长练习射箭。随着奕詝、奕訢兄弟们的日渐成长,道光帝在四阿哥奕詝、六阿哥奕訢之间选择谁为继承者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客观而言,奕詝的文韬武略可能都略逊于奕訢,但奕詝在老师杜受田的帮助下,迎合道光心意,设身处地揣摩道光帝的心思,然后投其所好,最终赢得了储君的地位。

道光三十年(1850),奕詝即位为咸丰皇帝。其时,清王朝的统治已是每况愈下,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危机局面。而咸丰以后,清朝皇帝实质上已经不再真正掌握统治权力了,同治帝、光绪帝不过是慈禧的傀儡,宣统帝更是徒具象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咸丰帝虽不是亡国之君,但摆在他面前的内外局势,其实和明末崇祯皇帝的处境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不仅内部有汹涌的农民反抗斗争,而且外部更有敌对势力的虎视眈眈。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于广西;不久,太平军进军湖南、湖北;咸丰三年(1853),在南京建都,正式与清政府分庭抗礼。与此同时,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名,处心积虑地准备对中国发动新的侵略战争。沙皇俄国则在东北兴师动兵,伺机强占中国领土。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即位伊始,在恩师杜受田的辅佐下,一心除弊求治,企图重振纲纪。他任贤去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罢斥了道光朝长期贪位保荣、忌贤妒能的穆彰阿等人。尽管他试图励精图治,但却收效甚微。面对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大势,特别是在杜受田去世后,咸丰日益趋于消极、颓废,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纵欲自戕,不能自拔。

圆明园是清代政治地位最为重要的大型皇家宫苑,乾隆帝赞誉其规模之宏敞,邱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这里四时之景不同,而赏心乐事者亦与之无穷。清帝长年居住在圆明园,通常是从每年正月由紫禁城移来,届时皇太后、皇后嫔妃、 皇子公主等眷属,都一同随往。待入冬之后,皇帝才迁回大内,也是宫眷皆从。这种每年两度的浩浩荡荡大迁居,当时俗称为大搬家。奕詝自幼生活于圆明园,对圆明园感情极深。对他来说,圆明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咸丰二年(1852),奕詝首次以皇帝身份驻跸圆明园。此后的十年内,他绝大多数时间均居住于此,甚至在圆明园罹劫的咸丰十年,咸丰帝仍在这里住了212天。值得注意的是,在清代全盛的雍正、乾隆时代,皇帝将园居理政与优游之乐较为和谐的统一起来,很少受到非议。所谓宁神受福,少屏烦喧,而风土清佳,园居为胜(雍正帝语),帝王临朝视政之暇,必有游观旷览之地,然得宜适以养性而陶情(乾隆帝语)是也。但在咸丰朝已今非昔比,同样是居住于圆明园却屡屡受到道德指责。在这种情况下,咸丰帝不得不一再为自己辩解。咸丰六年(1856) 正月,咸丰帝临幸圆明园之时,就曾向群臣标榜说:予蒙天恩承考命,临御天下六年于兹,四海无一日安静,万姓罹兵燹之灾,返躬自问,天恩未报,祖考之恩未报,若稍自暇逸,是诚何心哉!予不敢亦不忍也。……今年新正幸园,敬循成宪,次日即恭值皇考忌辰,地犹斯地,言犹在耳,兴念及此,真堪一痛哭也。昕夕常思,何以使兵戢民安,仰答天祖之恩,惟有永励斯志,倍加敬勤,不愿徒托空言,务期躬行实践。尔诸臣或曾膺顾命,或简在贤良,既为国之大臣,当思共济时艰,即使天下既安,更妨恬嬉之渐。书曰:慎终如始,我君臣其共勉之。

在圆明园,咸丰帝和他的祖先们一样,在正大光明殿临朝,在勤政亲贤殿办公。日常居住于九州清晏,其后妃们居住于东近的天地一家春,皇太妃们则被奉养于敷春堂。在圆明园怡人秀美的环境里,咸丰乐在其中,尽情的享受了生活的情趣。这也是他喜欢长期居住于此的主要原因。

作为皇帝,处理政务、接见臣僚等政务活动不可避免,是咸丰帝园居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咸丰二年五月十二日,他在正大光明殿大考翰林院、詹事府各官。八月十八日、九月初四日,御洞明堂勾到(核准拟处决犯人)。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勤政殿召见殿试阅卷大臣,钦定新进士甲第;二十七日,由读卷大臣带领引见;二十八日,咸丰帝在正大光明殿行传胪典礼,颁金榜。此外,咸丰 帝还经常在园内举行一系列宴赏等娱乐活动。咸丰二年六月初九万寿节,咸丰帝在正大光明殿受王公大臣行庆贺礼,并在同乐园赏便宴,看庆寿戏。咸丰十年正月十八日,咸丰帝在正大光明殿筵宴王大臣,蒙古王公及外藩使臣。十九日,在正大光明殿举办廷臣宴。二十日,在奉三无私殿举办近支亲藩宴;在山高水长赐茶果、观灯。其余,诸如踏青、泛舟、赏月、观花、弄雪等也都是咸丰的日常消遣。咸丰帝尤其喜欢泛舟福海,他在《新秋即景》的诗中异常赞美福海四周美景:福海扬舲思渺然,林峦如画水如烟。镜中蓬岛标诸胜,不羡凌虚羽化仙。

圆明园四十景之勤政亲贤

勤政亲贤咏

 关于咸丰帝在圆明园的生活情况,晚清已有不少记载。而流传最广者就是所谓的四春之宠。清末民初时的王闿运在《圆明园词》中写道:玉女投壶强笑歌,金杯掷酒连昏晓。四时景物爱郊居,玄冬入内望春初。袅袅四春随凤辇……”

王闿运明确指出上既厌倦,庸臣罕所晋接,退朝之后,始寄情于诗酒,时召妃御日夜行游也。……初例十月入大内,三月园居,文宗(咸丰)以宫中行止有节,侍御不乐,常迟至冬至始入,正月十五后,即出幸园中。……时有四人承宠者,分居牡丹春、海棠春、 武陵春、杏花春亭馆,内府号曰四春。王闿运还写道:为近前湖纳晓光,妖梦林神辞二品。据说咸丰九年,上一日独坐若暝,见白须人跪前,上问何人,对曰:守园神。问何所言,云:将辞差使耳。问汝多年无过,何为而去? 对以弹压不住,得去为幸。上曰:汝嫌官小耶? 可假二品阶。俄顷不见,未一年而乱作矣。此种迷信说法虽不足为凭,但由此也不难想见咸丰帝内心的真实苦楚。园居生活的慰藉与陶醉,终究是不能驱逐现实中的苦闷与沮丧。咸丰九年冬天某日,面对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咸丰帝宿于斋宫,夜分痛哭,侍臣凄恻,令人叹然。一筹莫展之际,咸丰帝遂不时祈求于神灵的保佑。咸丰八年(1858)正月,他下谕旨,将圆明园春雨轩司土之神晋封为圆明园昭佑敷禧司土真君,土母封为昭佑敷禧司土夫人,并规定每年春秋两季,由管园大臣着蟒袍补褂祭祀土地夫妇,并由掌仪司乐工演奏庆神欢。咸丰帝虽迷信于此,但这毕竟无济于事。

就在咸丰帝因镇压太平天国而焦头烂额之际,英、法两国为夺取更多侵略权益而对华宣战,俄、美两国也乘火打劫。咸丰八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派大臣桂良、花沙纳前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但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咸丰九年(1859),在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咸丰十年(1860),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下令清军撤退,大沽再次沦陷。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前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谈判破裂后,英法联军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主力,逼近北京。

实际上,早在1860年(咸丰十年)99日英法由天津北犯之时,咸丰帝就在正大光明殿召见王公大臣,宣称将暂幸木兰,但遭到绝大多数官员反对。12日,咸丰帝又将避难热河说成亲征之举,是统带劲旅,坐镇京北,遥为控制。文武百官纷纷上奏质问何以对祖宗,何以示庶臣。还有人在奏折中旁敲侧击,痛骂给皇帝出此下策的人是误国权奸,死有余罪。军机大臣文祥慷慨陈词,痛哭流涕,至于碰头血出。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咸丰帝为了息浮议,定民心,暂时打消了巡幸木兰之意。声称作为天下臣民之主,在此时势艰难之际,岂能偷闲有幸,况果有此举,定会明降谕旨,预行宣示,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21日八里桥决战失利,咸丰帝急忙委派恭亲王奕訢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命其留驻圆明园,负责办理抚局,速与英法议和。次日凌晨,咸丰帝就以北狩热河为幌子,带领后妃、皇子载淳及亲信大臣,仓惶从圆明园大东门逃奔承德而去。咸丰帝一路狂奔,銮舆不备,扈从无多,车马寥寥,狼狈异常。据说22日他仅以两个鸡蛋充饥。咸丰帝北逃后,总管内务府大臣文丰、明善,遵旨照料圆明园。但圆明园不可避免地陷入严重的混乱之中,入值官员相顾失色,园内执事人员惶惶如也。奉命办理和局的王公大臣们,也互相嗟叹, 计无所出。京城内外一片惊恐,店铺歇业,商贾纷纷外逃,土匪四起。内城、外城隔绝,六部九卿无法办公,政府机构已濒于瘫痪状态。

第二次鸦片战争整个过程中,咸丰帝始终缺乏决战的勇气和周密的部署,一味徘徊于战和两端。紧要关头,他却仍在圆明园庆祝三十寿辰,在正大光明殿接受百官朝贺,并在同乐园连演四天庆寿大戏。在大敌侵入的危急时刻,咸丰帝也没有身守社稷,全力守卫京师,而是逃之夭夭,还美其名曰巡狩。这与明末崇祯皇帝的自杀殉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咸丰帝弃祖宗社稷、黎民百姓于不顾, 只顾自己逃命,造成了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队丧失斗志,百姓极度恐惧的危机局面,从根本上动摇了对入侵者的继续抵抗,造成了后期的更加被动。1860年(咸丰十年)106日,英法联军占据圆明园,万园之园惨遭大肆劫掠,并被野蛮焚毁。咸丰帝得知后,只能无奈地以曷胜愤怒四字来表白自己的沉痛心情。最终,奕訢代表清政府,以极为惨重的代价与英法等国达成和约,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议和后,咸丰帝仍然躲在承德,不敢回京。在遥远的塞外他肆无忌惮地以女色、丝竹、美酒来麻醉自己。在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几乎每天都有戏班承应,有时安排花唱,中午还要有清唱。甚至在如意洲的水上戏台,凭水看戏,真是别具情趣。清末名士薛福成曾记载道:和议即成,即召京师升平署人员,到热河行在唱戏。咸丰帝已经乐不思蜀了。他从一个皇家园林,逃向另一个皇家园林。 王朝的黄粱美梦和圆明园神仙般的世界一同化成了灰烬。他所酷爱的圆明园也彻底的变成了失乐园。而伴随着万园之园的毁灭,盛时圆明园最后的主人——咸丰帝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1861年(咸丰十一年)822日,咸丰帝病逝于避暑山庄。

 

本文摘自《圆明园故事》一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