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品茗,是为雅事。乾隆嗜茶如命,他效法古代文士,把文人茶会搬到宫廷中。宫中茶宴在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十选吉日举行,主要内容就是作诗和品茶。乾隆八年至六十年的52年间,除因皇太后丧事之外,48年中乾隆都大摆茶宴。
乾隆帝每次出宫巡游,必随载玉泉水以备需用,而且为了避免因经时稍久,舟车颠簸而使玉泉水色味有变,还研究出一种"以水洗水"的办法。方法是这样的:先将玉泉水储于一个边上刻有分寸的大容器中,记住水的容量刻度,然后再注入其他水搅一下,待水定而污浊之物沉淀以后,再按玉泉水的容量倒出容器中的上层水,这时取得的水就是清澈甘纯的玉泉水,其原理是玉泉水质轻,而其他水质重,轻浮重沉,所以玉泉水必在上层。这种方法与陆羽分辨南零水其理如出一辙。
乾隆还常利用特有的条件,营造各种颇具韵味的品茗环境,在蒙蒙细雨中,在龙舟画舫上体悟茶道,可谓是别样的感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把乾隆紫砂御题诗烹茶图壶。壶腹一面长方形委角开光,壶内刻着乾隆御题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七言诗:“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做杨柳风。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隄转。”另一面堆绘庭院烹茶图。这里提及的“卧游书室”为大型御用画舫,常停泊于圆明园内。
古人喜欢用雨水雪水,甚至露水烹茶,乾隆更为风雅,他喜欢用荷叶上的露珠集中起来的水烹茶,名为荷露清茗。他让侍从在夏秋之际选取荷露作为烹茶的水,一边赏荷风莲香,一边品荷露清茗,十分惬意。
台北故宫藏有一件乾隆“描红荷露烹茶诗茶壶”,一面绘荷塘莲花,一面书乾隆题诗:“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白帝精灵青女气,惠山竹鼎越窑瓯。学仙笑彼金盘妄,宜咏欣兹玉乳浮。李相若曾经识此,底须置驿远驰求。”壶上的诗文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作的,诗题为《荷露烹茶》,这年秋天乾隆驻跸圆明园,这首诗是在圆明园内烹茶时有感而作的,而后命人题写于壶上;同时烧制的还有与壶成套的描红荷花茶碗,碗上也题有相同诗文。乾隆还常常将御题诗作为茶具的主体装饰。清宫旧藏一套白地红彩诗句茶具,盏托、茶盏、茶壶均以红彩同书一首乾隆《荷露烹茶一律》诗:“荷叶擎将沆瀣稠,天然清韵称茶瓯。胜泉且免持符调,似雪天劳拥帚收。气辨浮现原有自,火详文武恰相投。灶边若供陆鸿渐,欲问曾经一品不。”整套茶具没有其他画面装饰,但清晰的字体,诗韵十足的话语,使人在品茗时,可吟诵烹茶诗,高雅之情显而易见。
圆明园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