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遗址保护 > 遗址规划

  圆明园管理处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保方针政策,做好紫碧山房遗址保护、利用与展示工作,2016年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紫碧山房遗址进行了一期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清理出值房、宫门、紫碧山房殿、含余清、澄素楼等建筑遗迹及码头、石桥、围墙、道路系统、河道、山体、排水道等附属设施,出土瓷片、琉璃及石质建筑构件等少量文物。其中,圆明园首次发现了半圆形码头,是一次重要的考古新发现。

  紫碧山房遗址位于圆明园西北隅,建筑以宫门为首,散布于山体之间。山体西面为一湖泊,湖中央为澄素楼。湖泊自出水口向南继而向东,为北长河。主体部分占地1.37万平方米,西北两面皆倚园墙,南为圆明园内大墙。遗址为一处人工山地风景园林,俗称寒山。该景区始建于雍正时期,乾隆二十五年(1760)前后,对该景区进行了大规模改建。目前地表仅可见东侧围墙残迹和假山,北部现状房屋。

  通过发掘确认了紫碧山房现存遗迹布局与乾隆全盛时期基本吻合,并发现下层可能属于雍正时期的遗存,为探讨该景区的修建历史提供了考古依据。考古发掘资料与历史资料样式雷相互印证并弥补其不足。样式雷图档上宫门南侧、东侧均临水,但从发掘情况看,宫门东侧为陆地,未发现河道堆积,北长河泊岸也与宫门东南角相接。这些遗迹为圆明园遗址考古工作积累了新的考古资料,丰富了圆明园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

  同时还发现了早期散水、早期墙基、山体拦土墙及“满堂红”基础、排水道、石板路等新遗迹现象,基本摸清了该建筑遗存建于三合土夯筑的满堂红基础之上的工程做法。其中大部分建筑基址的满堂红基础是近几年圆明园考古发掘见到的最厚的,有的厚达两米,体现了清代皇家对建筑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

专题活动

圆明园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圆明园遗址公园

服务热线:62628501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首页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 邮编:100084

本网站版权归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所有,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随意使用本网站内容
京ICP备060056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