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楹联 圆明园的魂
冯又松
圆明园是有清一代帝京“三山五园”中规模最为宏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一座亘古未见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如果说,风景如画的湖山林泉、画栋连云的水榭楼台、充满异域风情的大水法和丰富无匹的馆藏宝物是这座皇苑的实物载体,那么,园内的楹联则是帝王精神的外化,是御园的灵魂。1860年帝国主义强盗野蛮地焚毁了圆明园,园内的楹联亦荡然无存。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楹联,至今仍然见不到较为完整的集子或资料。下面仅将笔者搜集到的39幅圆明园楹联,按联意分成几类钩勒一下帝王的精神家园。
一、宣示天恩浩荡,鼓吹帝德高深
九州清晏,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有禹贡九州、海晏河清之深刻寓意。它建在正大光明直北处前湖与后湖之间的大岛上,由圆明园殿、清晖阁、慎德堂、昭吟镜、得心虚妙、湛静斋、同道堂、戏台、清晖堂、基福堂、天地一家春、游廊、奉三无私殿等许多景点组成,是园内的帝后寝宫区,也是圆明园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之一。这里挂的匾额多,楹联也多,其中,圆明园殿有雍正题的楹联一幅:
每对青山绿水会心处,一丘一壑总自天恩浩荡;
常从霁月光风悦目时,一草一木莫非帝德高深。(雍正)
有道是,圣人有仁,天恩浩荡。圣人不仁,天道无情。雍正题写的这幅楹联,称青山绿水一丘一壑都沫浴着无边无际的“天恩”;霁月光风之美景,一草一木之丰茂,无不是高深之“帝德”幻化而来,真可谓把“皇恩”、“帝德”推向了极至。显然,雍正帝既是把这样的圣君作为执掌皇印者的楷模或追求目标,也是表明他就是这样一位给臣民带来浩荡恩德的明君。
万方安和是一处以卍字轩为主体的风景区,也是雍正、乾隆特喜在此园居和游憩之所。他们分别为之题写楹联,其中雍正的一幅再次强调帝王仁风圣泽之万丈光辉:
物被仁风荣上苑
水含圣泽沛天泉(雍正)
上联的意思是说,帝王的恩泽如仁风,吹拂着大地,万物欣欣向荣。下联是说,雨水饱含帝王之圣泽,像天泉一样丰沛,滋润万物生长。
二、情耽无逸三宗,志在江山坐稳
乾隆帝为圆明园九州清晏之清晖阁御题这样一幅楹联:
稽古重图书,义存无逸三宗训;
勤民咨稼穑,事著豳风七月篇。(乾隆)
此联用典多,比较难懂。稽古:研习古事,或查考古道。“无逸”典出《周书·无逸》,为周公戒成王勿耽于享乐之辞。“三宗”,指商代祖乙(享国75年)、武丁(享国59年)、祖甲(享国33年)三个国君,《无逸》篇讲这三个国君惠于庶民,故在位时间长。“豳风七月篇”典出《诗经·豳风·七月》(豳,读bīn),《豳风》为诗经《国风》之一,共七篇二十七章。其中《七月》篇描写西周时代奴隶终岁劳作,从而保证了贵族们的奢华生活,而他们自己却陷于饥寒交迫的困境,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消极因素。如果说上面雍正帝“天恩”、“帝德”一联是从正面宣示圣君多么伟大多么英明,那么乾隆帝这幅楹联的寓意则更为深刻,那就是要想江山坐得稳坐得长,就要关注民间疾苦,跳出“享乐”的怪圈,毕生克勤克俭,以农桑为重。
三、懋勤勿耽于乐,顺天宵衣旰食
据史家和有关专家研究所得,大清帝王,尤其是康、雍、乾三代,的的确确勤于政事,决无怠政。他们在紫禁城设有勤政殿,承德避暑山庄设有勤政殿,静宜园(今香山公园)设有勤政殿,圆明园也设有勤政殿,作为皇帝听政和处理日常政务之所。雍正为圆明园勤政殿御书匾额二块,曰:“勤政亲贤”和“为君难”,含义深得很。乾隆为圆明园勤政殿御书楹联一幅:
懋勤特喜书无逸
揽胜还思赋有卷(乾隆)
此联郑重强调,要勤勉(即懋勤)呀,勤勉!千万要记住周公戒成王勿耽于享乐之辞(即“无逸”)呀!
雍正还为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御书楹联一幅:
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
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雍正)
上联意思是说,帝王要以天帝之所想为自己的思想,勤政为民而宵衣旰食;下联是说要以民众的欢乐为欢乐,才能和性怡情,实现和谐之至治。
四、谋至治于九叙,保邦国于未危
大凡有作为的帝王都决心通过他们的政治谋略和行政手段实现国家的安定和臣民的富强,上到哲学层面来讲就是实现“至治”。圆明园勤政殿就有乾隆帝御书的这样一幅楹联:
至治凛惟艰,修和九叙;
大猷怀用乂,董正六官。(乾隆)
至治,就是最完美的国政。庄子所谓至治的形态是:“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矣。”政治家眼中的至治与庄子应该是有所区别的,乾隆寄托于此联的“至治”思想是“修和九叙”与“董正六官”。什么意思呢?“九叙”就是次第,“修和”,即谋求和谐。串起来讲,上联的基本意思就是要按照规定的等级次第和功劳大小予以授官与奖励,以谋求政治和谐。他还特别指出:“至治凛惟艰”呀!凛,严肃、敬畏之意,这句话是说,对至治和实现至治的艰巨性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严肃的态度,要敬畏。下联讲到的“大猷”,意思是“大道”或重要的决策、规划、谋略,等等。《书·周官》:“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董正六官”是指监察纠正六卿之官。下联的意思串起来讲就是,要实现“大猷”,要谋划“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的方略,靠什么呢?靠正确而有远见的国策,靠执行政策的命官。所以,一定要对中枢高官有一整套监察纠正的制度,确保国家的权柄始终掌握在可靠的和有作为的官吏手中。
五、重文治左图右书,探奥窔仰察俯观
濂溪乐处,是圆明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约75亩)的园中之园,它山拥水抱,荷花特盛,动香不已,雍正特御书“香雪廊”匾一块。但是花香怎比读书香。乾隆帝特御题“慎修思永”匾一块、楹联一幅,联语曰:
与古人相对,左图右书;
偕造物者游,仰观俯察。(乾隆)
《新唐书·杨绾传》:“性沈靖,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淡如也。”满屋都是书,一心读书,卫生不卫生无所谓。《易٠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乾隆题这么一幅楹联,看来他是要造就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和上观天文下观地理的科学研究气氛。
圆明园还建有文源阁,是仿浙江宁波天一阁而建的,是一处以皇家藏书楼为主体的园林景观。此阁与紫禁城文渊阁、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同为收贮《四库全书》之所,合称“内廷四阁”。文源阁建成之初,即收藏康熙《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凡1万卷。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钦定《四库全书》第三部誊竣,藏于文源阁,并御题楹联3幅(现知道的,也许不只这3幅),即:
因溯委以会心,是处原泉来活水;
即登高而游目,当前奥窔对玲峰。
-圆明园文源阁楹联之一(乾隆)
宁夸池馆消闲暇
雅喜诗书悦性灵
-圆明园文源阁楹联之二(乾隆)
讨寻宜富波澜,浩矣无涯神智益;
披揽直探星宿,挹之不尽古今涵。
-圆明园文源阁楹联之三(乾隆)
这几幅楹联从不同侧面阐明文治的重要性,一是强调图书是活水之源(是处原泉来活水),二是说熟读诗书能修心养性(雅喜诗书悦性灵),三是要读书破万卷,从浩如烟海的藏书中探觅古今世事变迁之由,直至探索宇宙奥秘,以提高鉴古知今的能力和执政水平。
六、翰墨资吟兴,云泉适雅怀
盛时圆明园占地总面积达5200余亩,景点计160处,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其建筑形式多样,造形各异,湖山云雾美,林泉绿水幽,可以说一处一景,一景胜似一景,真个是赏景、休闲、养心的好处去。因此,园明园楹联中也不乏寄情山水、得意林泉之佳联,如:
涧泉无操琴,冷然善也;
风竹有声画,顾而乐之。
-圆明园九州清晏(乾隆)
云水澄鲜,一帧波光开罨画;
烟岚杳霭,四围山色浸分奁。
-圆明园上下天光楼(乾隆)
好雨知时,岑峦添远碧;
薰风叶奏,殿阁有馀清。
-圆明园澡身浴德(乾隆)
涧水轻轻地流,有如无弦之琴在耳边回荡漾,幽静,唯美。风吹翠竹摇,像是一幅有声有色的花鸟画,赏心悦目。云水波光,烟岚杳霭,美不胜收。好雨知时,远山一碧如洗,薰风吹来,殿阁有余香。多么幽静,多么雅兴,能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吗?
以上是就当前收集到的39幅楹联粗略地分了一下类别,实际上还可以划分出一些类别,如纪昀为圆明园同乐园题写的对联就属于谐趣联,等等,不必一一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