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圆明三百年 > 圆明盛世

盛时圆明

  

  圆明园约始建于1707年,即康熙四十六年,原是皇四子胤禛的御赐花园,康熙帝为之题写“圆明园”匾额,并先后多次到该园游览进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它的影响。圆明园的鼎盛时期,当始于胤禛继位的雍正元年。从雍正开始,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有近140年的时间,都在圆明园园居理政,该园遂成为与紫禁城互为表里的第二个政治中心,特称为御园。

  盛时圆明园,从雍正元年(1723)拉开序幕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到乾隆九年(1744),圆明园四十景全面竣工。次年,开建长春园(早期曾俗称东园)。乾隆三十二年(1767),归并熙春园,俗称东园,也就是今天的清华园。两年后,又归并春和园(康雍年间为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赐邸花园,园名交辉),改名绮春园,俗称南园。乾隆四十五年(1780),再归并淑春园,不久改名春熙院,也就是今天的燕园。除此之外,圆明园福园门南边,绮春园西墙外的澄怀园,俗称翰林花园,在圆明园盛时,也一直是南书房和上书房翰林的值庐,其看守和修理事项,都归圆明园总管大臣直接派员经理。在管理体制上,澄怀园当是圆明园的一座附属花园。这样算起来,雍乾时期的圆明园,已包括圆明五园加一个附属的翰林花园。

  圆明园面积最大之时,占地400多公顷(即6000多亩)。其著名景点最多之时,超过100处;建筑总面积也有20余万平方米,超过了故宫。在园中,仅皇帝御制的各种牌匾就有1000余块,这也是历代皇家园林中所绝无仅有的。乾隆皇帝在《圆明园后记》中,曾赞叹该园说:其“规模之宏敞,丘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实天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的确,就园林规模之宏阔,风景之富美多彩,文化内涵之丰厚,乃至世界影响之巨大等多方面而言,圆明园都堪称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集大成之作。174311月,在京的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从北京发出著名的《致达索(M. ds Assaut Toises)函》,向友人详尽而生动介绍并高度赞美了圆明园,称其为“万园之园”、“无上之园”。该函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特别是在英国,引起很大反响。圆明园的美名,从此也渐为欧洲所知晓。

  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园林艺术传到欧洲后,帮助改变了过去欧洲那种单调的、层次不足、无掩映、一览无余、整齐对称得有点僵硬的所谓古典主义造园艺术,使之获得了一种新的艺术活力。在欧洲,逐渐兴起一种中国式的新式花园,由于英国人较早将其引入实践,故又被称之为“中英式花园”。

  可以说,在乾隆时期,圆明园等艺术杰作,已经开始为中国古典园林赢得崇高的国际声誉和美好形象。不过,圆明园更为广泛地为西方人和整个世人所知,却还是在它遭受毁灭之后,确切地说是在其遭受毁灭之时。这不仅是圆明园的不幸,中华民族的不幸,也是世界文明的一大悲剧。近一个世纪后,当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听到英法联军无耻地焚烧圆明园的消息时,他以无限愤恨和惋惜的心情写道:“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1]

  圆明园代表了18世纪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最高标准,被誉之为“中国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对于中国古代园林文化来说,圆明园无疑是一个“集大成”性的硕果,或可称之为“集锦式”的杰作。它的这一显著特征,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园林整体来看,盛时的圆明园集中运用了当时中国优秀园林各种构思和技巧,综合融会了各种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不仅汇萃南北景观,千姿百态,情韵万种,而且首次大规模地、开创性地吸收了西方园林的优长,整个园林,就犹如18世纪乃至19世纪初叶中西园林、特别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一个盛大“博览会”。

  当时的圆明园,远借西山的背景屏障,近取玉泉山和万泉河水系的绰约风姿。错落有致的建筑,与优美秀丽的山形水系、花草树石穿插组合,相映成趣,构成一区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一百多个园林景群,共同造就了圆明园特有的园中有园、园园相连的集锦式园林大观。中国2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在此集中呈现。江南水乡之明秀,与北国山川之雄奇,相生相融,代表性地体现了中国人文山水的高度美学境界。西洋楼景区的欧式园林风格,恰当地融会了东西方造园艺术的技巧,成为世界园林史上,东西方园林建筑艺术相互交流、共同造就的经典作品。

  对于盛时圆明园的园林艺术,前人和今人都有很多精彩的描述和评论。1860107日,曾经陪同侵华法军总司令蒙托邦进入圆明园的法军医生阿尔芒·吕西,在他的《旅途随忆》中写道:“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历史学家、美术品鉴赏家、汉学家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图写园景,形容尽致。”英军随军牧师马卡吉在日记中则感慨:“我从未看见一个景色合乎理想的仙境,今日方算大开眼界。”[2]美籍华人、历史学家汪荣祖先生称盛时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最伟大的综合体”。清代皇家园林史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王道成教授的评价则是:“圆明园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之大成,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光辉总结。”[3]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专家张恩荫先生则认为,圆明园造园艺术中最为独到与精妙之处在于,平地叠山理水,山起西北,水归东南,九州四海俱包罗于其内,与我国版图的山水形势,颇为相似,虽由人做,宛自天开。[4]何重义先生更把圆明园一个个精美绝伦的园林景区,形象地比喻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立体丹青。[5]

  二,就园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艺术一端来看,圆明园的园林文化之集大成性,也有突出体现。盛时的圆明园,高度集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几乎所有类型与丰富多彩的结构形式,并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它可以称得上是18世纪中外建筑艺术、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五彩缤纷而又浑然一体的“综合展览馆”。

  圆明园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其盛时的建筑样式,也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朴素淡雅;又有宫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顶,金碧辉煌;既有一进两厢、二进四厢的规整院落,又有灵活多变的建筑组群。建筑平面布局共有38种之多,除常见的矩形、方形、圆形、工字、凹凸字、六角、八角外,还有很多独特新颖的平面形式,如眉月形、卍字形、书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乃至套环、方胜等,可谓丰富无比。

  盛时圆明园的总体建筑布局,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把绝大部分的建筑物集中为许多小的群组,再分散配置于全园之中。全园一百多组建筑群,无一雷同,但又万变不离其宗,都以院落格局作为基调,把我国传统院落布局的多变性发挥到了极致。

  三,从圆明园的文化收藏来看,其园林文化的集大成性同样得到突出体现。它既是一座荟萃无数文物珍宝的巨大“博物院”,也是一座藏有众多珍贵图书文献的皇家“图书馆”。

  参与焚毁圆明园的侵华法军上尉巴吕就证实说:“第一批进入圆明园的人,以为是到了一座博物馆,而不是什么居住场所。因为摆在架子上的那些东方玉器、金器、银器,还有漆器,不论是材料还是造型,都是那么珍稀罕见。那简直就像欧洲的博物馆。”法国军医阿尔芒·吕西更感慨道:“世界第八大奇迹!”“我为我看到的东西所震惊,瞠目,惊呆!现在,《一千零一夜》对我来说,完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两天中,我在价值3000万法郎的绫罗绸缎、金银首饰、瓷器、青铜器和各种雕像中,总之是在珍宝财富中徜徉!我想,远自蛮族对罗马的洗劫以来,没有人见到过这样好的东西。”

  大文豪雨果也慨叹:“法国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6]1902年,法国地理学家埃利赛·雷克吕和奥内西姆·雷克吕出版《中华帝国》一书,谈到圆明园时,同样写道:园中那些“包含着大量艺术杰作的珍贵器物,有很多被毁坏、被随意分掉,或者不可挽回地丢失了。同时,还有大量文物被挑选出来,在欧洲建立新的博物馆。”

  圆明园中的文源阁,是清代皇朝七大最著名的藏书楼之一。1775年,乾隆帝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文源阁于园内,它与同期建成的紫禁城文渊阁、避暑山庄文津阁,及稍后建成的盛京故宫文溯阁,合称皇家“北四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则合称“南三阁”)。除文源阁外,圆明园散存各种珍贵文献的地方,还有不少,如长春园含经堂的霞翥楼,即称为“味腴书室”,具有藏书功能。因此,圆明园中不仅藏有大量图籍书画,而且珍品宝册无数。藏有《古今图书集成》,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类书;《四库全书》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还藏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丛帖,被誉为诸帖之祖和“宋拓第一真迹”的《淳化阁帖》初拓本。

  圆明园中收藏的书画珍品,还有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元代程棨摹自南宋楼璹所绘的《耕织图》画轴等。

  盛时的圆明园,也可以说是清代五朝的“皇家文化活动中心”。每年正月,山高水长景区都要举行元宵大型火戏,同乐园则要举办大型灯戏。仅在乾隆一朝,这样的火戏和灯戏,就举办过48届;每年端午节,福海水上龙舟竞渡,成为景观。盛夏观荷,中元节放河灯,还有寿庆、宴赏、礼佛等活动,亦均有成例。此外,圆明园内还专门设有升平署和如意馆等机构,专事承办歌舞和绘画等皇家文化活动。

  四,盛时的圆明园,还堪称当时的皇家植物园和珍稀动物园。园内牡丹台、竹子院、梧桐院、杏花村、桃花坞、芰荷香、君子轩、松风萝月,以及深柳读书堂等多处景点,均以植物风景特色成名。全园植物,除了松、竹、柳、荷、梧桐、侧柏、国槐、枫树、海棠、山桃、文杏、玉兰、牡丹、月季、菊花、兰花、藤萝等百余种乡土花草树木之外,还引进培植了江南的梅花与芭蕉,塞北的敖汉荷花与乌沙尔器,五台山的金莲花,新疆的桑树,南亚的波斯桃,西洋的含羞草等20余种树木花卉。所谓“二十四番风信咸宜,三百六十日花开竞放”,说的就是圆明园四时不尽的繁花、蓊郁葱茏的绿树,与层层冈阜、潺潺流水和鸟语禽鸣,交织成一幅大自然的美景,令人陶醉。圆明园内的珍稀动物,则有白猿、麋鹿、朱鹮、仙鹤、孔雀、天鹅以及五色锦鲤。光是西洋楼养雀笼一处,常年笼养的各种鸟类,就有400多只。

  总之,最盛时的圆明园五园,一园为主,四园相辅,会通古今,兼融中西,其集大成或集锦式的园林文化,何其洋洋大观也。

  

  


  [1]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汪荣祖:《追寻失落的圆明园》,16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9月第1版。

  [3]王道成:《圆明园重建大争辩》,8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10月第1版。

  [4]张恩荫:《三山五园史略》34页,同心出版社,200311月第1版。

  [5]何重义、曾昭奋:《一代名园圆明园》,40页,北京出版社,199012月第1版。

  [6]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TOP
圆明园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圆明园遗址公园

服务热线:62628501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首页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 邮编:100084

本网站版权归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所有,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随意使用本网站内容
京ICP备060056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