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水面文物信息

发布时间:2024-01-08 14:57来源:字号:【大】【中】【小】

编号:LS001002

名称:西洋石构件

规格:长45 cm,宽36 cm,高90 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大街153

回归时间:20067

捐赠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原为西洋楼石构件,汉白玉质地,造型较为特别。石构件正反两面均雕刻西洋花卉图案,两侧开光内则分别阴刻中国传统的松、竹、梅、石等纹饰,可谓中西文化结合,足部亦有雕花。整体雕刻精细,构图美观。该构件现存有形制、图案一致的两件,推测原应为成对或成规模对称摆放的。

该石构件曾存于地安门大街153号,据该处工作人员回忆,“文革”期间单位曾从圆明园运来的几件石刻文物。20067月,受北京教育网络与信息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03005

名称:西洋石构件

规格:长45 cm,宽36 cm,高90 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大街153

回归时间:20067

捐赠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此石刻构件为汉白玉质地,造型为长方体。正反两面均刻有西洋式装饰图案,两侧开光内则分别阴刻中国传统的竹、石等纹饰,可谓中西文化结合,足部有雕花。整体雕刻精细,构图美观。该构件现存有形制、图案基本一致的两件,其中一个侧面开有规则缺口,可与其他构件相连,推测原应为成对或成规模对称摆放的。

该石构件亦曾存于地安门大街153号,20067月,受北京教育网络与信息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04

名称:西洋石构件

规格:长40 cm,宽40 cm,高90 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大街153

回归时间:20067

捐赠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此石刻构件为汉白玉质地,造型为长方体。正反两面均刻有西洋式装饰图案,左右两边雕有西式花瓶,内插牡丹、百合,足部有雕花。整体雕刻精细,构图美观。该构件一侧中间开有规则缺口,推测应为连接处,原与其他建筑构件相连。

该石构件亦曾存于地安门大街153号,20067月,受北京教育网络与信息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06

名称:石刻构件

规格:长51cm,宽51cm,高26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大街153

回归时间:20067

捐赠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此石刻构件为汉白玉质地,为一四方基座式构件。四面刻有莲瓣纹装饰图案,足部一周开光,内有缠枝莲花图案。石刻顶部凿有圆形凹槽,推测应为基座类建筑构件。

该石构件亦曾存于地安门大街153号,20067月,受北京教育网络与信息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07

名称:石刻构件

规格:长73cm,宽71cm,高66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大街153

回归时间:20067

捐赠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此石刻构件为汉白玉质地,为一四方须弥座式构件。雕刻图案种类繁多,顶部雕刻莲瓣,上枋雕刻绶带纹饰,上下枭为莲瓣纹,束腰处雕缠枝花纹带玛瑙柱子;下枋为回字纹,圭角饰卷云纹。石刻顶部中心为圆柱形镂空,推测应为基座类建筑构件。

该石构件亦曾存于地安门大街153号,20067月,受北京教育网络与信息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08

名称:西洋石构件

规格:长75cm,宽44cm,高76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大街153

回归时间:20067

捐赠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此石刻构件为汉白玉质地,墩台式造型。两面刻有不同西洋番花装饰图案,其中一面为弧形凸起,左右两耳部似中国传统蝙蝠造型,亦刻有西洋图案,足部为中式云纹。整体雕刻精细,构图美观。

该石构件亦曾存于地安门大街153号,20067月,受北京教育网络与信息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09

名称:云凤柱头

规格:直径:26cm,高53cm

流散地:北京市海淀区展览路民居

回归时间:2007

捐赠单位:市民于国勋

此石刻构件为汉白玉质地,为殿宇、桥梁等建筑栏板柱头。主体图案为一飞舞的凤凰,周围雕刻云纹,柱头雕刻磨损较为严重。云凤柱头多与云龙纹柱头并用,称为龙凤柱头,用于重要的宫殿建筑。

该石构件曾存于海淀区展览路民居内, 20071月,受于国勋先生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10011

名称:龙头石构件

规格:长145 cm,宽13 cm,高20 cm

流散地:北京市海淀区水磨新区2

回归时间:2007

捐赠单位:市民陈达顺

此石刻构件为青石质地,一端雕刻有龙头。据推测,该石构件应位于桥梁、水关等建筑的角梁位置,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实用与装饰作用,与圆明园狮子林水关上现存的镇水兽相似。

该石构件曾存于海淀区水磨新区2排民居内,20075月,受陈达顺先生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12013

名称:石狮子

规格:长101 cm,宽58 cm,高135 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87

回归时间:20081

捐赠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

这对石狮为传统的守门石狮造型,从体量看应为大型建筑前的陈设。两只石狮额头饱满、双目圆睁、阔口宽鼻,体态壮硕雄健,颇具气势。周身装饰精细考究,颈部系有宝相花纹项圈,前有兽首,口中衔有铃铛,背后绶带为盘肠结样式取吉祥之意。公狮右爪下踩有一绣球,母狮左爪踩一小狮子,底座上刻有一周夔龙纹。值得一提的是,狮子脑后鬃毛雕刻精细,细数为45个,象征皇家九五之尊的地位。

石狮的原存放地西交民巷87号,为北京市文保单位。据说原为李莲英姐姐的宅院,1913年被双合盛老板郝升堂购得,后从圆明园拉走包括乾隆、嘉庆两位皇帝御笔石匾在内的许多石质文物,建成了一座仿苏式花园。20081月,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14017

名称:雕花石洗

规格:直径76cm,高87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87

回归时间:20081

捐赠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

这对石洗为汉白玉质地,分为上下独立的两部分,上为扁圆形石洗,下部为立柱式带足基座。石洗整体呈西式风格,有别于中国传统造型。石洗四周雕刻有对称动物及花卉图案,四角为四只体态生动的小兽,脚踩祥云,鬃毛飞舞,如在云中嬉戏一般。花卉纹饰为几何图案套十字花造型,配有四朵小巧的鸢尾花。石洗口沿及立柱、足部均雕刻有花卉、树叶、祥云等纹饰,十分精致,这对石洗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又一例证。

该对石洗亦曾存放于西交民巷87号, 20081月,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18021

名称:人物故事雕花石洗

规格:直径84cm,高71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87

回归时间:20081

捐赠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

这对石洗为汉白玉质地,分为上下独立的两部分,上部为缸式石洗,下为四足基座。石洗口沿和洗身空白处饰有花卉纹饰,主体装饰分别描述了“子期听琴”等四组不同的人物故事或历史典故,场景及人物雕刻十分生动,立体感、透视感很强。两个石洗所描绘的内容虽然相同,但制作者做了镜像设计,使相同画面有正反之别,可见其用心之处。可惜有些画面出现磨损,已无法辨认具体内容。石洗的基座部分也经过独特设计,为荷叶造型,叶片边缘向上卷起,好似将石洗托于叶片中间,叶脉刻画精细。

该对石洗亦曾存放于西交民巷87号, 20081月,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22023

名称:雕花石墩

规格:直径25cm,高50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87

回归时间:20081

捐赠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

石墩为汉白玉质地,上下饰有祥云纹饰,祥云好似在空中飘动,颇有灵气。中间饰有一圈缠枝花纹饰,每朵花均突出石墩表面,雕刻精细,图案略有磨损。

两件石墩亦曾存放于西交民巷87号, 20081月,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24027

名称:雕花石桌

规格:直径71cm,高84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87

回归时间:20081

捐赠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

石桌为汉白玉质地,可分为独立的四部分。桌面部分饰有卷草纹、仰覆莲瓣纹一周,第二部分为回字纹、祥云纹,第三部分形似莲花台,最后足部为莲瓣纹和变形夔纹。石桌装饰风格十分古朴,每一部分拆分出来亦是石刻精品。

石桌亦曾存放于西交民巷87号, 20081月,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28029

名称:须弥座(灯杆石)

规格:长42 cm,宽42 cm,高42 cm

流散地:北京市海淀区前八家西区14

回归时间:2009

捐赠单位:市民靳风

这对须弥座为汉白玉质地,为明清两代宫廷使用的铜路灯灯杆的一部分,表面只在束腰和圭角两处饰有简单纹饰,顶部有“十”字形凹槽,为固定、安插路灯的十字型灯杆。铜路灯原为四面镶有玻璃的重檐四角攒尖顶的铜亭子,宫中太监在夜晚点燃路灯用以照明。这种铜路灯常见于明清两代宫廷中,今天在故宫仍可见到。

此对须弥座曾存放于海淀区前八家西区14号民居中。其所有人靳风先生联系圆明园称其祖辈在解放前后曾从圆明园西部搬走了两块石头。两个石刻摆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位置,上面还摆放了很多的日常杂物。后经专家鉴定,这两块儿石刻就是宫廷铜路灯底下的石座,不仅民间,即使是王府都是不能使用的。2009年,受靳风先生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30033

名称:石狮子

规格:高160 cm,宽42cm,高58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12

回归时间:20101

捐赠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

这对石狮长为南方园林石狮样式,体型修长、造型俊秀,头部转向一方,形成两只狮子对视状。每只石狮嘴中含有两个活动石球,表情灵动,颈上系有雕花项圈,胸前有石铃,脑后鬃毛微卷下垂,背部亦被鬃毛覆盖,尾巴卷向身体一侧。两只石狮脚边各有三只小狮子,一只位于大狮子脚边向上仰视,另两只在一旁嬉戏。不同的是,公狮右前爪抱有绣球,母狮左前爪则再抱有一只小狮。石狮下为一个四足石座,饰有莲瓣纹、卷云纹。这对石狮造型新颖,威武中透出俊秀,灵巧中不乏刚强,和我们常见的北方守门石狮有很大区别。

石狮原存放于北新华街112号,它和西交民巷87号原为一处宅院,其中东院(西交民巷87)是住宅部分,西院(北新华街112)是花园部分,这对南方石狮就位于仿建的苏式花园里。20101月,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34035

名称:石洗

规格:高116 cm,宽84cm,高74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12

回归时间:20101

捐赠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

这对石洗为汉白玉质地,石洗整体呈椭圆形、深腹,雕刻有繁复的花纹。上枋部分饰有一周缠枝花卉纹,上下枭为莲瓣纹,束腰处饰椀花绶带纹饰;下枋有卷草纹饰,圭角为夔龙纹,其中长边为龙首造型,短边为花卉造型。这两件石洗刻工精细,纹饰美观,在口沿上面有一周方形小凹槽,推测原可安插其他物品。

此对石洗亦曾存放于北新华街112号,20101月,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36037038

名称:椭圆形石洗

规格:高120 cm,宽87cm,高93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12

回归时间:20101

捐赠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

石洗为汉白玉质地,该石洗呈椭圆形、浅腹,下有高足,可分为独立的三部分。口沿上部饰一周花卉纹饰,外侧刻有两组二龙戏珠图案,下饰卷草纹、仰覆莲瓣纹,在石洗腹部暗藏玄机,满刻海水纹,需要人们俯身观察。石洗下半部分别雕刻了卷草、莲瓣、祥云等纹饰,精致美观。此种风格石洗通常陈设于庭院之中,常饲养金鱼并种植睡莲,取鱼戏莲叶间之意。

此石洗亦曾存放于北新华街112号,20101月,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39040041042

名称:方形石洗

规格:高126 cm,宽62cm,高92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12

回归时间:20101

捐赠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

该石洗呈长方形、浅腹,下有高足,共分为独立的四部分。石洗部分四壁光滑,无纹饰,高足上饰莲瓣纹、束腰处饰椀花绶带、足部是卷云纹。石洗装饰较为简洁,体现古朴大方之美。

此石洗亦曾存放于北新华街112号,20101月,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43044045046

名称:石桌

规格:直径89 cm,高96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12

回归时间:20101

捐赠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

石桌为汉白玉质地,装饰风格古朴大方,上下可分为独立的四部分。桌面边缘及侧面一周饰有卷草纹,有缺损,下饰仰覆莲瓣纹;第二、三部分饰有莲瓣等花卉纹饰;足部为莲瓣纹。

此石桌亦曾存放于北新华街112号,20101月,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47

名称:须弥座

规格:长30cm,宽44cm,高40cm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12

回归时间:20101

捐赠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

须弥座为汉白玉质地,呈椭圆形,顶部为光滑平面。须弥座上饰有卷草纹饰、莲瓣纹,足部饰有祥云图案。这件须弥座与同批回归的一石洗须弥座下部纹饰及体量、形制完全一致,推测原为成对或成批量陈设物品。

此须弥座亦曾存放于北新华街112号,20101月,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捐赠,回归圆明园。

 

编号:LS048049050051

名称:西洋石构件

规格:长80cm,宽80cm,高110cm
流散地:北京市田村南路18
回归时间:20137
捐赠单位:总参信息化部

此建筑构件为汉白玉质地,体量较大,为基台式造型。上部有一孔洞,用以固定物品。该建筑构件装饰较为简单大方,只在正面和两侧面前半部进行处理,并饰有几何形图案。其他部分并未加工,含有金属连接物,证明构件当时是内嵌在整体建筑中的。

这些西洋石构件原存放于田村南路18号,20137月,受总参信息化部捐赠,回归圆明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