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园
- 发布时间:2018-07-12
- 来源:
- 点击率:
张宝成绘藻园写景图
位于圆明园最西南一隅,西、南两面倚园墙,东望山高水长。本景山环水带,亭台错落,是一处摹写江南园林的园中之园。
藻园是圆明园四十景成图后,于乾隆中叶分两期新建成的一处景群。乾隆十七年(1752年)五月御前太监交给造办处“藻园纸样大小19张”,著按纸样裁白绢92块,供画师写画图样之用。至二十三年(1758年)藻园东部诸景基本建成。
藻园门南向,门楼外檐匾曰“藻园”。此门骑圆明园南墙而建,门外即是昔日之御用马厂,出门向西有御道直通至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帝后若陆路去万寿山、玉泉山、香山游赏,多从此门出入,间或亦从东侧的西南门出入。
入藻园门稍东,是一个垂花门和一圈游廊围成的庭院,北面再接连三个院落。园的东部以转折多姿的湖面为中心,四方安排了临众芳(旷然堂)、粹藻楼、湛碧轩等建筑;另有水榭孤悬湖中,叫镜澜榭。园的中部是一座十三间船坞。昔日皇太后自畅春园水路来圆明园时,乘船到藻园东侧之进水闸处,再换乘本坞之画舫可游至汇芳书院、多稼如云一带。藻园进水闸,两岸原为土泊岸,乾隆五十六年改为青山石泊岸二道共长128米,并拆墁石子甬路。
1860年圆明园罹劫后又经百年风雨,藻园遗址沦为一片荒丘,遗址东北惟存屏门石楣一件,两面镌刻乾隆御题“翠照”、“绮交”匾。
藻园门门楼,1860年劫后仍幸存,慈禧太后、光绪帝曾多次从颐和园来圆明园视察园工时由此门出入。至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战乱。
藻园南墙即圆明园南虎皮石墙。1930年翻修海淀至玉泉山石碴公路时,经北平特别市政府批准,将圆明园南墙4800米全部拆除,砸碎石块以补石碴之缺。藻园南墙墙址及其南侧,70年代末被海淀构件厂占用。藻园进水闸以东之虎皮石墙,已于1996年在原址修复。
藻园西墙即圆明园西墙,原为内外两道墙,外墙为大城砖筑砌,俗称西大墙或饽饽门大墙,内墙为虎皮石墙。1920年前后,西大墙被当地驻军和官僚、土匪拆毁(B22)。内墙有部分残存,70年代初毁于“文革”内乱。外墙原址在今圆明园西路马路上,内墙已于1995年在原址修复。